自选3科学业水平测试计入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入档案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废除自招联盟、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进行,奥数等6类特长加分取消……临近岁末,高考改革有了一系列大动作。这意味着9月份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开始真正落地,我国高考制度真正进入“深层变革”。
学生有了选择权
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学业水平考试“全科覆盖”,考生自选3科目计入高考成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等。
就14门科目全部列入考试范围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说,这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学生可以选考3科计入自己的高考总成绩中。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本次改革计入高考总分的3科选考科目成绩以A、B、C、D、E5个等级计分。“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
学生有了选择权,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意味着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将迎来变革。据悉,走班制、分层教学等正在逐渐推广。
“ 素质 ” 作为招录参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02年开始实施,但因为其在升学中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没有发挥太大的引导作用。这次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首次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参考,使其不仅关注“冰冰的分”,同时也要关注“活生生的人”。
据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意见》强调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 把过程性评价与高校招生结合起来,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业内人士评价道,这一方面引导着中学在培养学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引导着高校更加明确自己人才培养的标准。
自主招生灭火“掐尖”
2014年,一连串的动作开始给自主招生降温:教育部重申自主招生“六条禁令”。国务院的考试招生改革意见则明确,2015年起自主招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等。自主招生改革将走向何方、将以怎样的姿态示人,由于细则姗姗来迟,人们疑虑重重。
12月17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终于缓解了等待中的学生、家长,以及高校的焦虑情绪。《意见》规定,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作弊。招生考核实行四级信息公开制度,严查各类违规行为。
《意见》详细规定了自招流程:2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4月底前,高校确定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6月10日至22日,高校完成考核。
高校考核为何安排在高考后、出分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解答到:“有利于维护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
高考加分整体 “ 瘦身 ”
10多年来,由于高考加分的高利害性,在权力与金钱的腐蚀下高考加分日益偏离航道,乱象频出。
12月17日,《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出台,对近些年来在社会上有较大争议的高考加分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分别是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科技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对于地方性的加分项目,也要大幅减少,“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为了尽量避免违规现象,政策要求要加强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同时加大公示制度,考生的姓名、性别、所在学校、加分项目、相关材料等都将公示。(于忠宁)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