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

  • 浏览:368
  • 下载:0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

B. 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 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 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

2. 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 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 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

D. 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3. 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 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

B. 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 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

D. 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

A. 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

B. 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

C. 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

D. 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

5. 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模式

观点

学习理念

离身认知

具身认知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46】收起 ︽

1. A    2. B    3. B    4. D   

5. ①符号加工模式;②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③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④知识输入、存储;⑤主动体验式学习。

【1题详解】

B.“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错,材料一第三段“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可见联结主义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一直居主流地位”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可见具身认知是新兴观点,没有谈到它“一直居主流地位”。

D.“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错,材料一第四段“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是假设我们拥有蝙蝠的身体,感知到的世界就不是作为人的身体感知到的世界,从而说明人的感知离不开身体结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题详解】

材料一第二段引用部分的表述是: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可见引用诗句是想要说明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不同,并不是像离身认知说的那样,人的身体只是计算机上的硬件。

故选B。

【3题详解】

材料二的实验是: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实验结果是:……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点头”“摇头”属于身体活动,可见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故选B。

【4题详解】

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是: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

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虽然也有身体动作,但该动作无助于学习音乐,不能通过身体动作引发体验式学习,获得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因此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

故选D。

【5题详解】

①由材料一“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可得出:符号加工模式。

②由材料一“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可得出: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

③由材料三“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可得出: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

④由材料三“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可得出:知识输入、存储。

⑤由材料三“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可得出:主动体验式学习。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

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其诛,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此!自神宗以来,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此矣。《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此议今亦可行。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豪绅,相沿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

【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⑤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地广境数千里  广:宽广

B. 遂嗜欲  从;放纵

C. 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胁迫

D. 货之风日甚一日  黩:贪求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不属豪绅  行一切

B. 是天下奢侈  相沿为常事矣

C. 择便巧史书……者  争尽力为善

D. 数十年此矣  今日之变,有甚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刑措亡异

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

B. 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违反正道又凶猛的人比官员的地位还高

C.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

相守中选拔推举官吏不按实情的以及收受贿赂的人

D. 国维不张

国家纲纪制度形同虚设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炎武引用贡禹的上书,旨在以史为鉴,说明廉之可贵。

B. 汉孝文帝时,崇尚廉洁,官场清约,赏罚分明,风气纯正。

C. 武帝后期,世风败坏到极点,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

D. 顾炎武认为,任用廉洁爱民的人为官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10. 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赎罪之法”滋生了哪几方面弊端。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47】收起 ︽

6. A    7. C    8. B    9. C   

10. 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

【6题详解】

A.广:使……广,开拓。句意:开拓疆域数千里。

故选A。

【7题详解】

A.代词,代指“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结构助词,的。句意:全部都归豪绅所有。/就变更各种旧有规制。

B.介词,因为;介词,把。句意:因此,天下奢侈之风盛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举国都习以为常。

C.都是连词,就。句意:就选择精通掌故、长于为文。/就会人人争相尽力为善。

D.介词,到;介词,比。句意:到现在已经有数十年了。/当今的社会形势比汉无帝时期事要严峻。

故选C。

【8题详解】

B.“贵于官”,比一般官员高贵,意思是让他们身居要职。句意:逆乱狂妄而凶狠无畏者位居高职。

故选B。

【9题详解】

C.“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错,原文“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是说哥哥劝勉弟弟,父亲鼓励儿子都争着做“居官而置富者”“处奸而得利者”,因此社会风气败坏到了极点。

故选C。

【10题详解】

由“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可得出: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

参考译文:

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说:“孝文皇帝时,崇尚廉洁,鄙视贪污,商买之人,入螯之婿,以及官吏中有贪污,受贿行为者,都禁锢终身不得为官。奖赏善行,惩罚恶人,不偏袒亲戚,罪证确凿者按律诛杀,罪证不能肯定者,从轻发落,没有赎罪的规定,因此,令行禁止,天下大治,全国共审理和判决案件四百起,和无人犯法,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

“汉武帝即位之初,尊重贤才,任用士人,开拓疆域数千里,他认为自己功绩盛大,威望很高,于是开始奢侈纵欲,费用不足,就变更各种旧有规制,使犯法者可以用钱物来赎罪,交纳一定的谷物就可以补为官吏。因此,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各郡国害怕祸殃及身,就选择精通掌故、长于为文、熟悉赋税簿籍、善于巧言蒙骗上级官府的人为高官;奸邪之事层出不穷,便举用凶狠而能控制百姓者,能以苛刻暴虐手段胁迫人屈服者,让他们身居要职。因此无义而有财者显赫于世间,欺诈而善书者尊贵于朝廷,逆乱狂妄而凶狠无畏者位居高职。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要孝悌何用?钱财多就光荣。要礼义何用?善于为文就能显贵,要谨慎何用?凶狠暴虐就能做官。于是,受过黥、劓、髡、钳等各种刑罚的人也在世间奋起参政,行为虽如同猪狗,却家境富有,势力强大,颐指气使,这就是所谓贤能之人。于是,做官而致富者被视为英雄豪杰,奸诈而得利者被称为壮勇之士,哥哥劝勉弟弟,父亲鼓励儿子,争蹈其途,社会风气的败坏,已到了如此地步!考察其原因,都是由于犯法允许赎罪,求士得不到真正的贤能,郡国长官贪图钱财和私利,诛罚措施实行不力的缘故。

“现今要想振兴社会,达到大治,使天下太平,就应当废除赎罪的法律。诸侯国相和郡守选拔举荐人才情况不属实,以及有贪赃行为的,要坚决诛杀,不能仅仅免官而已,这样一来,就会人人争相尽力为善,推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唾弃商贾货利之人,进荐举用真正贤能而廉洁的人,天下就会得到大治。”

唉!当今的社会形势比汉无帝时期事要严峻。从明神宗皇帝以来,社会上贪财好利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国家纲纪制度形同虚设,社会风气彻底变坏,到现在已经有数十年了。《尚书·盘庚》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要追逐珍宝、钱财和利欲,而要关注社会民生。对于那些爱护民众的人,就要给予重用。”只有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做事,才能使天下太平。

贡禹又说:“应该让近臣以及那些官府中侍中以上的,家中不能够私自贩卖,跟百姓争。触犯这条法律的就免去官职,削掉爵位,不能做官。”这个建议如今也可以实行。自从万历以后,天下的水利、碾硙、渡口、市集全部都归豪绅所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举国都习以为常。

3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史记·孔子世家》)

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

(《传习录》)

【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48】收起 ︽

(1)杨伯峻认为:称:读chēng,称述、称道。

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适合、符合   

(2)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3)示例:赞同杨伯峻的观点:

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

(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称:读chēng,意思是,称述、称道。

王阳明“‘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称:读chèn,适合、符合。

(2)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就是适合、符合之意;疾,忧虑; 没世,犹如“没身”,即去世。 名:君子之名须以仁成名,才能名实相符,流传后世。

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3)如赞同杨伯峻的观点:杨伯峻认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

结合“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确实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那么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

参考译文:

①孔子 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②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③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

④王阳明说:“做学问最忌讳的是追求名声。……担心自己死后名不副实,‘称’读去声,也就是‘名声盖过了实际,君子以此为耻辱’的意思。”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 “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 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49】收起 ︽

12.

13. B   

14. 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12题详解】

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

故选D。

【13题详解】

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

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生事微’前后呼应”错,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官城西的生计艰难,而尾联是说渴望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

D.“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这里的“芰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

故选B。

【14题详解】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战乱过程便甘愿息灭机心不入世。

“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达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担心随时失去生命,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甘心做一个隐士,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吗?不见得,因此这里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酬的隐痛跃然纸上。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论语》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便是生动的例子。

(4)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进而阐释说:“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0】收起 ︽

(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风乎舞雩    咏而归    (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详解】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捷”“长”“舞雩”“弥”等。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黄姚酿

不错,又是古镇。

但这是不一样的黄姚。

许多地方都有古镇,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然而,作为古镇的黄姚,并非复制的赝品、复述的往事……它是活的,从未丧失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那是一棵巨大而古老的榕树。通常,榕树的气根向下垂挂,服从着地心引力和生长规律;而这棵巨榕整体倾斜,枝干依然参天,尤其是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

为什么命名为“黄姚”?史料并无确凿记载。说法数种,基本认同与黄、姚的姓氏相关。光阴流转,古镇早就不是两个户族,许多宗族在此落地生根,修建祠堂。宗祠也如同心脏,溯流而上血缘意义的心脏,由此,宗族后代得以生生不息。即使这里地处偏远,甚至曾是荒川野岭,但踏山渡水的祖辈们终于在此停下脚步……从此,灶火不熄。

古镇不大,街巷也窄,但取景框里处处是风景。方寸之间,明清古建筑就有三百多座,有许多老屋、石桥、庙祠、亭台和匾额。假如从空中俯瞰,黄姚的檐顶覆瓦如鳞,那些瓦片显得薄而服帖;黄姚的街巷细窄,如鱼背上的脊线。每一户人家,都是这小镇一片既坚硬又柔软的鳞,游过如水岁月。当垂挂的灯笼,映在夜色中湿黑的路面上,朦胧中,就像锦鲤般的光影,我想,走在上面的人,是不是能在梦中骑跃龙门?其实,整个黄姚古镇就如一条千年之鲤,根本无须飞跃,它已如龙,具有神话中的不朽之力。

生活在黄姚,是神话般的日子,也是家常的日子。

这里有许多商铺客栈和茶舍酒庄,沿街闲逛,感觉瓶瓶罐罐特别多,都跟零食铺或药铺似的。细看,多为酱制品和腌菜。酱的主角,当然是黄姚有名的豆豉,佐以辣椒、香菇、牛肉等调成各和口味。腌菜用宽口瓦罐盛纳,盖着通透的玻璃盖子,里面是木瓜丝、小河鱼等。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黄姚的气候和水土容易让身体湿寒,当地居民早已得出生活经验,辣椒热汤、果酒药饮都可用于祛湿驱寒。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这里有艾糍粑、糯米粽、葛根酥。有炖肉的农家菜干、润肺的罗汉果、熬汤的鸡骨草和五指毛桃。菜肴也有特点,有两道我记忆深刻——豆腐酿和南瓜花酿,主材和汤汁都味美。

这里的生活,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所以我说,黄姚不是仅仅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这座小镇有着古典的诗意——但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血脉和呼吸。刚才坐在台阶上掐豆角的汉子,除尽荚丝,端着菜盆回屋,只剩提环在有着纵裂纹的木门上微微晃动;当街剥笋的妇人,闲闲地聊着天,手底下像从冷紫色的鞘里剥出一把把新剑;前来写生的素描少年,勾勒线稿,没有忘记那些勾勒石缝的苔痕。没有大喇叭的喧响,没有喋喋不休的噪声,即使商家推荐食物,也是平静地递过来邀你品尝。夜色之中的黄姚,更是宁静。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

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

我想起那些工匠,想到他们手里传承的技艺。比如,雕。黄姚有砖雕、木雕、根雕、石雕、竹雕等,在一块看似平凡的器物上,他们愿意为美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在砖上粗糙,眼在石上昏花,整个的生命都在削刻凿砍上一一而雕,是动作里最为克制和温柔的,由此使花鸟诞生,并且花瓣永不败谢,翅膀永不降落。雕是对砖石的温柔,绣是对织物的温柔,都是对美的怜惜;雕是耐心,绣是耐心,酿也是耐心,都是人和时间一起创造的魔法。

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

(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性质或品质趋于相同

B. 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  虬结:蜷曲缠绕

C. 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  率性:真诚

D. 而毫无浊气和混沌  混沌:不纯净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着重强调黄姚古镇的与众不同。

B. 第六段从“覆瓦如鳞”巧妙地引出一系列与“鱼”相关的比喻。

C. 作者对黄姚古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笔触细腻,富于表现力。

D. 作者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并陈列展示了当地的特产。

18. 文章第四段写古镇的榕树,请指出该段包含哪些比喻,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用意。

19. “酿”字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黄姚酿”包含了哪几层涵义。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1】收起 ︽

16. C  

17. D   

18. ①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

②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是黄姚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为黄姚古镇输送养料,让黄姚古镇焕发生机;

③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19. ①浅层含义:指黄姚酿制的各种果脯和酒等,表明黄姚物产丰富、独特;

②深层含义:指黄姚人利用土地的恩赐,运用智慧和耐心,酿制出美好的生活;

③深层含义:指黄姚没有被商业气息污染,保留了最干净、清洁的环境,最自然、原始、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岁月和黄姚人共同酿制的最饱满的果实。

【16题详解】

C.结合后文“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血脉和呼吸”“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可知,黄姚没有成为“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而是按照自己的步调自然地生活。由此可知,这里的“率性”不是“真诚”,而是指“循其本性,自然随意、真实”。

故选C。

【17题详解】

D.“作者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无中生有,作者描写了黄姚古镇与其他古镇的不同之处,描写了黄姚的街巷、日常生活、特产、技艺等,赞美了黄姚古镇的纯净、自然、真实,没有说“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

故选D。

【18题详解】

题干要求从第四段找出关于榕树的描写,分析比喻的运用。

“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蛋卵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长出树枝样的众多血管,生命就这样诞生了。此句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

“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气根为巨榕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给人以启迪。联系后文“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可知,“血管”就是黄姚人,是他们的勤劳、智慧,让黄姚古镇能够抵抗时间的侵蚀,越来越焕发生机。

“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这里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古老的榕树代表黄姚古老的历史文化,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是它们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19题详解】

标题含义一般应由浅到深逐层分析。

浅层含义,由“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可知,“酿”的表层含义指黄姚酿制的各种果脯和酒等,表明黄姚物产丰富、独特;

深层含义,由“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可知,“酿”还指黄姚人利用土地的恩赐,运用智慧和耐心,酿制出美好的生活;

再深层含义,由“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可知,“酿”的更深层含义是指黄姚没有被商业气息污染,保留了最干净、清洁的环境,最自然、原始、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岁月和黄姚人共同酿制的最饱满的果实。

7
 

①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②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③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④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⑤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⑥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

B. ③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C. ⑤句中的“可望”可以换为“有望”。

D. ⑥句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对④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④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下面。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2】收起 ︽

(1)B    (2)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

(1)A.正确,添加“随着”,“随着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就变成整个句子的状语,句子没有语病。

B.错误,前面“围栏拆除后”说的是“公园”,因此先说“园内风光”衔接更紧密;互换位置后与前面句子话题不一致,不能互换位置。

C.“可望”意思是可盼望;有希望。“有望”意思是有指望;有希望。两个词语意思接近,可以将“可望”换成“有望”。

D.“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结合后文“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可知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B。

(2)④句的后半部分“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结构为“让(定语)的城市拥有了更多……”;

再看前部分,可以抽取出“高楼林立”作“城市”的定语,修改为: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班级准备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但对是否需要创建,同学们意见不一。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3】收起 ︽

示例:

我认为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首先,公众号可以作为班级内部交流和信息发布的平台,方便大家获取班级通知、活动安排等信息。其次,公众号能促进同学间的互动与联系,增进班级凝聚力。再次,公众号可以展示班级特色和成果,成为青春最特别的记忆。总之,公众号能提升班级组织效率,对促进班级交流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详解】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题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微信公众号”成为一种重要媒介,强调其媒介的作用。班级是否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意见不一。考生需选择一种观点,并阐述理由,理由充分最好写两点到三点。既然是意见,那就有三种情况,可以选择同意,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可以选择反对,班级不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也可以选择辩证思考,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但是要注意一些问题。

写作思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对应的两到三点理由,最后进行总结。如: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班级不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然后逐步分析理由,如公众号需要管理和维护。有内容更新及时性和维持活跃度的问题。还有因为关注度不高,导致信息传播效果不佳,漏掉重要信息的问题。最后总结,可以选其他更简单、高效的方式代替创建公众号。再如: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班级需要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但是要注意问题。首先,逐步分析阐述理由,说明创建公众号的好处,如方便交流和信息发布,通过互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然后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需安排专人运营维护,需确保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最后总结,创建班级公众号是有益的,但需要谨慎处理,确保公众号的运营和内容能够为班级带来实际的价值和效果。

9
 

文学社社刊拟开设“花开纸上”读书专栏。请你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段短评。要求:写出作品名,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4】收起 ︽

示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在《梅花》诗里硬是把梅花写得峭拔挺立、风骨凛然。僻处“墙角”,远离尘嚣和追捧;“凌寒”傲雪,俨然无畏的斗士;“独自”花开,独自凋谢,宁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我读此诗,如见梅花,顿觉清香满纸。那墙角的梅分明是傲岸不屈的人,清音成绝响,王荆公伟甚!

【详解】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是关键。(1)明确“短评”重在“评”,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写作主体性很强。(2)注意题材来源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与花卉有关的场景”,因为是场景描写,所以文体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诗歌、散文,作品古今中外皆可。小说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堪称经典;诗歌如古代众多的“咏花诗”,如王安石的《梅花》、林逋的《山园小梅》、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等等。(3)短评要“写出作品名”,要有场景概述,可以点评场景描写的特点或人物在场景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情感主旨。因字数限制,要“长话短说”,评其一点,抓住要害。

写作思路:以王安石的《梅花》诗为例,先点明作者、篇名及关于梅花绽放的场景描写句,再用一句话指出该场景描写的艺术特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墙角”“凌寒”“独自”进行分析。分析不要落入俗套,不要就花论花,要由花到人,由表及里,最后表明自己阅读此诗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若以小说为例,写作思路亦然。短评可以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展现清晰的逻辑思维。

10
 

请以“心跳得那么快”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自拟。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5】收起 ︽

例文:

成长

心跳得那么快

是童年在奔跑

不知忧愁,不识烦恼

有一颗好奇的心,探索自然的心跳

 

心跳得那么快

是少年在欢笑

一路高歌,一路舞蹈

有一颗积极的心,彰显出青春的荣耀

 

心跳得那么快

是青年在思考

为理想深潜,为未来呼号

有一颗澎湃的心,为国家高蹈

【详解】

审题: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题干要求以“心跳得那么快”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首先应明确“心跳得那么快”的内涵与外延,“心跳得那么快”的原因,可以是情感的激动,也可以是情绪的紧张等。“写一首小诗”应注意诗的格式与韵律美,体现出诗重章叠句的特点与抒情的特质。“写一段抒情文字”时,应注意情感的真挚,避免假大空,抒情时要言之有物,明确抒情对象及抒发的情感基调,如可以赞美母爱的伟大,可以感慨国家的发展变迁等。另外,写作时,应注意体现青年一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注意情感基调的乐观积极。

写作思路:选材时,应尽量选择新颖的题材或贴近生活的素材,避开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可以写神舟十号的发射,使心跳加快。也可以写坐在高考考场,回忆欢笑与泪水交织的三年,心跳加快。还可以写生态、写民族的发展、写亲情、师生情等。

写作时,可以采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等,如通过细致描写心理状态和人物神态,突出人物内心的情绪,使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通过修辞,使语言更优美、生动。

11
 

“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6】收起 ︽

例文:

续航

若想让轮船,乘风破浪,扬帆万里,远赴大洋碧海,必须给它提供充足的燃料,提高它的续航能力;若想让飞机,御风驾云,翱翔万仞,划破浩瀚苍穹,必须给它安装高性能发动机,提高它的续航能力。没有超强的续航能力,即使有一时之勇之猛,怎征漫漫长途?怎敌悠悠岁月?

其实,何止船舶飞机,人生中很多需要久久为功的事,都需要我们有超强的续航能力,而我们青年人的成长,正是其中的一项。为青春续航,让青春的列车在悠悠岁月里奏响奔腾的浩歌。

有人沉陷于内卷,有人沉迷于躺平,有人沉醉于一时荣耀。青春于他们只是稍纵即逝的“春脖子”,尚未沐浴青春的暖阳,尚未绽放青春的光彩,青春就一逝不复返了。就如某些刷题家,青春沉没于题海,当面对人生的大海时,已无创新的能力;就如方仲永,青春荒废于表演,醒悟时青春已逝,人生再无前进的可能。不能为青春续航,就意味着人生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美好阶段稍纵即逝。

他们为什么未能为青春续航?没有崇高的理想为他们提供能量,没有合理的人生规划为他们导航。

为了让我们青春的航程更长,我们要以崇高的理想为燃料。就像马春男那样,抱定了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理想,这就让他燃起了青春的斗志,苦练技术,勇挑重担,成了高铁线路上的排头兵,也让他即使年龄再成长,青春的激情却从未消散。理想,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让青春的列车奔驰向前的燃料。

为了让我们青春的航程更长,我们要以合理的人生规划来为青春导航。就像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燃那样,在别人随大流式地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时,他参加社团、接近企业家、研究科技前沿问题,结果,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青春风采播洒到更宽广的领域。有规划,才能有未来;有青春规划,才能让青春的航程足够远。

其实,为青春续航,不是让人“冻龄”,而是让青春的朝气、青春的激情一直在、永远在、不中断、不止息。为青春续航,续的是精气神,续的是猛志长在。

让我们为青春续航,凭着一股青春意气,笑傲漫漫长途、悠悠岁月。

【详解】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审读此题目,我们应深入把握“续航”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续航的内涵是连续、不停止或不中断地航行。它可以指飞机、船舶、汽车等连续、不中断地行驶的里程数,也可指数码设备能持续工作的时间。某一事物的续航能力的强弱,能说明此一事物整体性能的优劣,能说明它能否工作得更持久。要提高这些事物的续航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为其提供充沛、高效的能源供应,需要改进其运行设备和优化其运行机制。

所供材料中,提醒考生“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提到了“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续航”等说法。这就对“续航”的含义进行了进一步引申。在这里,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打开思路,去联想“续航”的各种比喻义:通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源头活水般的智慧支持和追求极致的机制优化,让人更迅速地成长、更持久地进步,让事业更长足地发展、不间断地繁荣兴盛。

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小切口,确定自己所写的“续航”的外延是什么。可以直接写材料所提供的“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也可以另起炉灶,写其他的“续航”,比如:“生命至上”的精神为人民健康续航,通过坚持“以民为本”的信念来为社会主义事业续航,等等。一旦确定自己所写的“续航”的外延,就可以重点从“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述,比如,如果确定中心为“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我们可以先结合三次工业革命的例子来论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科技上实现大突破,经济才能实现大发展;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来分析论证: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弘扬,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要重视核心科技的重点攻关,要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转化运用。

立意:

1.用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续航。

2.以报国激情为青春续航。

3.把人民至上记心间,社会主义事业万年长。

4.以创新思维为事业续航。

 

12
 

舞台上,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

请以“亮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解析】 【试题ID=2646057】收起 ︽

例文:

亮相

夏日的午后,炽热的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氛围,因为今天是校园演讲比赛的日子。

他本不是爱说爱笑的性子,像今天这样的场合,他应该是坐在观众席的观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站在后台,即将成为下一个演讲者。他看着密密麻麻的观众席,心里跑起了马,那马蹄声杂乱无章,又快又密,让他又无措又恐慌。

他是怎么让自己沦落至此的?他看向台上,那个正在演讲的家伙。他叫李牧,他们是同年级的同学。两人长期暗自较量年级第一的位置。不同于他的内敛,李牧总是肆意张扬。他不喜他的张扬,有时又在心底偷偷羡慕。演讲比赛通知贴出来的那天,大家围在布告栏前起哄说李牧又会是第一。然后,他看见李牧瞥向自己的那轻飘飘的小眼神。他果断报了名。

妈妈在他后悔纠结得要拔光自己的一头秀发的时候,出了手。一饭铲下去,敲痛了他的头:“男子汉大丈夫,报就报了。这么个熊样子给谁看。”后面的日子,他觉得自己被绑架了,老师一遍遍的帮他修改演讲稿,耐心细致地纠正他的发音和动作。好友纷纷帮他出谋划策,陪他练习。就连六岁的小妹都抱来了她所有的毛绒玩具,做他的观众。他像是小舟,顺水而流,被大家推着走,每个人都比他这个当事人还要积极。

“听说你报名了?”一个陌生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他转过身。李牧站在不远处:“这次的第一肯定是我的。”李牧径自越过他,还给了他不轻不重的一撞。他们两个素来点头不说话的高手过招的默契哪儿去了?

他开始利用课余所有的时间来准备演讲,毕竟他已经收到了战书。将演讲稿倒背如流,反复听录音,调整哪怕一点点的停顿失误,对着镜子掐着时间一遍遍的练习表情和仪态。他开始有点认真了。可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好友带来了李牧的练习视频。视频是偷拍的,远远的,听不到李牧的声音。可看到视频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输了,高手与菜鸟的差距是那么明显。

他在书桌前静默了许久,打开了电脑,找出优秀演讲者的视频,一条条地看了下去。那一晚他卧室的灯亮到了天明。他渐渐地看出了些兴味,无关比赛,无关输赢,他看到了“演讲”的魅力。

他站在舞台上,身姿挺拔如一棵青松,他看见观众席那一抹亮眼的黄色,小妹正使劲地向他挥着手。他仿佛看见小妹的小手紧紧拉着他的衣角:“哥哥别怕,你把观众都当成我的娃娃。”他的唇角微微扬起,此刻他的心中依旧在跑着马,那马蹄声却是激扬的战鼓。他的声音响起,悠扬而沉稳,那娓娓道来的演讲词,牵动着观众的情绪,随着他的一言一行而变化着。他像是自由奔放的舞者,像指挥演奏的指挥家,像是指点江山的将军,他洒脱而肆意的展示着他的所思所想,引领者观众进入他绚烂的思想世界。这是他在演讲比赛上的“亮相”。

其实,在站上舞台的那一刻,他便明白他已经赢了这一场人生的比赛。他“亮相”了,勇敢地走到台前,展示了他的所思所想,他突破了自己,收获了成长。他感受到了“演讲”的魅力,学会了努力、执着、追求与坚持,收获了爱和鼓励。舞台上的灯光,观众的目光和掌声,都成为了“亮相”的见证。这一刻他不再执着于输赢,他勇敢地站出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光芒,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他独特的故事和价值。这个世界也会因为他的“亮相”而发生微小而实质的改变。

【详解】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文以“亮相”为题目,同时又有文体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材料第一句,引入了“亮相”的概念,然后将其从戏曲舞台联系到了生活中,如“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随后说明,亮相会受人关注,亮相背后又有一段故事。既要写出亮相时刻,又需写明背后的故事。

“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或对打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而推广到生活中,“亮相”是指每一个重要的公开展示。展示的是,已经完成的成果,当场的精神面貌,以及藏在展示背后的故事。考生需选择一个亮相的场景,将人物置于其中。由浅入深完成“亮相”,亮相的表现,亮相背后的故事,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还需要写出对于人物的亮相,观众的反应,注意细节的描述。

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在行文时,可先交代故事的背景、时间、地点等要素。然后,对亮相背后的故事进行展开。随后,深入挖掘故事的内在含义。接着,写亮相的精彩时刻。最后,点明故事主题“亮相”的意义。

立意:

1.亮相背后是个人的蜕变和成长。

2.亮相背后的支撑,来自周围人的鼓励和支持。

3.亮相背后的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