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浏览:2732
  • 下载:0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0分)

(01)行宫见月伤心色,                         。(白居易《长恨歌》)

(02)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03)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04)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05)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06)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07)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8)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09)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10)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3】收起 ︽

(01)夜雨闻铃肠断声;(02)洞庭波兮木叶下;(03)映阶碧草自春色;(04)镜中衰鬓已先斑;(05)人生代代无穷已;(06)岩扉松径长寂寥;(07)恍惊起而长嗟;(08)凭轩涕泗流;(09)画船听雨眠;(10)杳不知其所之也。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28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锻炼:打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可以意于物   寓:寄托      B.亦以寓意焉耳   聊:姑且

C.然至其留意而不   释:解释      D.然而不复念也   去:消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儿戏害其国   有尺寸之地     B.轻死生重于画   与赢不助五国也

C.然人取去       天下笑         D.譬之烟云过眼   始臣解牛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阮孚之放也,而好屐        梁君臣之首

B.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忧劳可以

C.吾富贵而厚于书            以无入有间

D.庶几全其乐而其病也        盖失强援,不能独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C.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D.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6.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怵然为戒,视止,行为迟。(3分)

解释加点词:虽然               难               视止: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分)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4】收起 ︽

2.C(释:舍弃、放弃。)

3.A(A.以:连词,因为/才;B.而:表转折;C.为:表被动;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C(C.形意动,认为……薄、轻视/形作名,没有厚度的刀;A.名作动,涂蜡/用木匣子装;B.形使动,使……高兴/使……兴盛;D.形作动,远离/保全。)

5.B(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与本文不符。)

6.(1)答: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成为乐趣,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虽:即使,1分;尤物:特别的事物、珍奇的事物,1分;病:祸害,1分。)

(2)答: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惟:只、只是,1分;恐:担心,1分;“不吾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1分。)

(3)答:即使这样;下刀或处理;因为。

(4)答: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才招致祸害。(以……为:把……当作,1分;始:才,1分;速:招致,1分。)

(5)答: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伶人才这样吗?(“忽微”,形容词作名词,1分;状语后置句,1分;“于”表被动,1分;“岂独……哉”:难道只是……吗,1分。)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老子说:“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未曾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却喜欢编织毛羽。嵇康为人旷达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值得喜爱、足以使人高兴而不足以改变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些都好比是因为小孩子玩的把戏而害了自己的国家,给自身招来祸患。这就是沉溺于外物所带来的祸害。

当初我年少时,也曾经喜爱这两样东西。自己家里收藏的书画,(我)只怕失去它们;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怕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轻视富贵而看重书,轻视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了自己的本心吗?从那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当时也想收藏它,然而被人拿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给我造成祸害。

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但愿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3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采桑子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玉楼春  (宋)吴文英

红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中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② 吴文英一生未第,以布衣游幕终身。本词是写给词友吴见山的唱酬相和之作。③大白:酒名。

(1)两首宋词的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两词都以大雁自比,都借            的大雁,言自身            的情感,寄喻形象得体。(2分)(请用概括性词语回答。)

(2)两首诗词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5】收起 ︽

(1)借离群孤单的大雁;(1分)言自身孤独漂泊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2)(朱词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1分)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1分)(吴词之泪是感怀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仕途无望(1分)而羁旅天涯、漂泊无定的孤苦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鉴赏】

这是一首寓家国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词。

靖康乱起,惊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词人朱敦儒,名士风流的生活也告结束。他跋山涉水,辗转流徙,避乱南国。一路上但见烽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残酷的现实,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许多词篇,描绘出祖国山水风景之美,寄托着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说:“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泪水写下了这首语言明白如画,却寓意极深的小词。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置,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后,辗转道途,不仅在“月涌大江流”的长江之上,领了秀丽的江南美景;而且在鹧鸪声声的榕荫下,欣赏过浓郁的岭南风光……眼前的佳景,往往使他联想到铁蹄下的中原河山,苦难中的父老百姓,不禁滴下忧时之泪,发出了与爱国志士相同的感喟。

【参考鉴赏】

“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此即情与景合也。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两句,景中显情。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此处是说:秋终冬近之时,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一枝傲霜,显示出了春天般的缤纷色彩。然韶华易逝,我们(指词人与吴见山)也已临近了暮年,但却犹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名利场中。因此让我们且为这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而举杯凭吊,浮一大白吧。“海烟”两句,写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阳返照天空,显出来半截美丽的彩虹(南人俗名为“冲”)。词人见之更把它联想成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而成的七彩鲛绡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写景,也有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4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下令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两位部将范疆、张达说一时难以置办,希望能宽限几日。张飞大怒,将二人绑缚,鞭背五十。范、张二人不服,当夜,趁张飞喝醉,杀了张飞,投奔了东吴。

B.黄忠因听了诸葛亮说老将无用,即提刀上马至军中,要与东吴交锋。他先斩东吴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黄忠不听。次日潘璋战不数合,拖刀便走。黄忠纵马追之,却中了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心窝而亡。

C.马谡镇守街亭,违背诸葛亮叮嘱,拒绝王平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后被司马懿断了水道,军心大乱。司马懿乘机放火烧山,马谡败逃。王平力量单薄,救援不成,街亭被魏军占领。为明法度,马谡被孔明挥泪斩首。

D.诸葛亮第五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后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便推荐姜维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E.诸葛亮初见魏延,就料其会反,便安排马岱卧底。并于临终前,给杨仪一个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时打开。后魏延果真造反,杨仪按计行事,让魏延大叫三声“谁敢杀我”,魏延一声还没喊完,就被马岱从背后一刀砍死。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6】收起 ︽

B、D

B.听刘备说老将无用/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当晚去世;D.六出祁山/诸葛亮推荐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5
 

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此人”指的是谁?“不得已而用之”中“之”指的是什么计策?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请简要叙述。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7】收起 ︽

司马懿。(1分)空城计。(1分)(街亭失守,司马懿乘势扑来,)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1分)他自己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1分)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1分)

6
 

文化经典阅读(6分)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4)孟子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注] ①师与商:师,即子张。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权:变通。

10.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在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比较贤能的问题上,子张要略胜于子夏一筹的。

B.孔子认为君子能团结一致而没有矛盾,而小人则都一样,不能够和谐地相处。

C.有子认为凡事都应该以和为贵,有不符合的就不去做,就算符合礼节也不行。

D.孟子认为偏执的人是容易为人所厌恶,因为他们抓住一点后就不管其他的了。

1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孔孟的什么思想?请结合材料,概括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8】收起 ︽

10.D(参照参考翻译。)

11.(1)中庸思想。(1分)

(2)①是适中、适度的思维方式;②是以礼为原则的和谐调和,不盲目附和苟同;③是实事求是、通权达变的态度。(任答两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1)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2)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4)孟子说:“但是坚持中道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点。厌恶执着于一点的人,是因为它损害大道,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论剑  赵文辉

仗剑者心高,再能抚琴,就更气傲了。楼兰王便是如此。他有一手精湛的剑术,从未逢过对手。而他引以为荣的,还是自己的琴艺。皇宫内外,再好的琴师在他面前,都会韵律错乱抚琴不成。他此次动身去中原,为的是找一个叫钟玉的朋友,这个朋友能帮他找到一个在他面前不会乱弦的人。更让楼兰王向往的是,这位琴师剑术卓绝,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称剑圣。楼兰王一直因为找不到可以较量的高手而苦恼,这下好了,有琴又有剑。他为此而心切,一路上累死三匹快马。

钟玉把楼兰王安顿好,说我给你说说这位琴师吧。琴师乃一村夫,喜欢在山林中盘桓,和百鸟为友。有一次,琴师路过一个小山庄,见一老妇人在烧火煮饭,柴火燃烧,传出劈里啪啦的声音。琴师驻足片刻,忽然跑到妇人面前,急速从灶中取出一截儿桐木,在地上用脚踩灭了火,然后掏出一把银两,将这截儿桐木买了去。琴师听火烧的声音,便知道是一根上好木材,于是请工匠制成一把琴,声音果然美妙极了。琴师于林中拨弦,百鸟竟齐来和唱。但琴尾是焦的,琴师就将琴名命为“焦尾琴”。

楼兰王笑曰:“虚也,虚也。”又问:“剑技如何?”钟玉答:“他与人较量从未用过剑,以竹片代之,却还是失手伤过三人,亡一人。亡者并无伤口,原来是剑气所致。”楼兰王摇头,心里却迫切得很,催钟玉引琴师一见。

琴师抱“焦尾琴”来到钟玉府上。侍人引琴师上客厅,钟玉和楼兰王已备下水酒。琴师穿越花径,忽听客厅内琴声传出,便停下来。是一曲《阳春白雪》,刚刚雪融而闻水声。琴师听着听着,忽然脸色大变,对侍人说:“这音乐中暗藏杀心,为什么呢?”言罢回身便离开钟府。

侍人报告了钟玉,钟玉不信,策马追赶。琴师坚决不回,说抚琴之人已动杀心,自己剑道虽可自卫,却不愿以身践之,与一小人匹敌。钟玉没办法,只好打马回去,如实告诉了楼兰王。

楼兰王本想用自己的琴声挫一下琴师的威风,之后再与他比个高低,不想却发生了这等事。钟玉问楼兰王:“你真想……”楼兰王摇头:“我岂是那般心胸狭窄之人?”钟玉不明白:“那是为什么?”楼兰王将一杯水酒饮了,放杯的一瞬间恍然大悟:自己刚才弹琴时,见窗外矮槐上一只螳螂正对着一只鸣蝉,蝉将去还没有飞起,螳螂忽进忽退,迟迟不肯出击。自己担心蝉飞跑,想让螳螂出击捕蝉。楼兰王把刚才的一幕讲给钟玉听,钟玉呆了:“这难道就是杀心形于声音?”

楼兰王满脸愧色,长叹:“三十年磨炼,不及一村夫啊!”叹毕,他猛然抽出长剑,将从塞外带来的那把名琴断为两截儿。

之后长啸一声,将手中长剑掷向浩浩长空。

(选自《四川文学》2003年第5期)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钟玉在作品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楼兰王知道琴师,是通过他介绍;琴师拒绝与楼兰王见面,也是通过他转述。

B.“林中拨弦,百鸟竟齐来和唱”,塑造了一个志趣高洁风雅,琴艺精湛超凡,悠游于山野的高人形象。

C.小说写琴师“与人较量从未用过剑,以竹片代之”,是为了表现他的剑术卓绝,恃才而傲。

D.因为楼兰王对琴师已动杀心,邀请琴师比试其实是一场阴谋,所以他弹奏的《阳春白雪》暗藏杀心。

E.小说以断琴掷剑结尾,与楼兰王出场时的霸气十足对照,通过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耐人寻味。

13.文中插叙“焦尾琴”的来历有何作用?(4分)

14.楼兰王并未与琴师见面就自叹不如,他有哪些方面不及琴师?请根据小说探析。(6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69】收起 ︽

12.C、D(C.琴师“与人较量从未用过剑,以竹片代之”,表现他宅心仁厚,不愿伤人;D.“琴声暗藏杀心”是因为在弹奏过程中,窗外螳螂正在捕蝉,楼兰王担心蝉飞跑,想让螳螂出击捕蝉,并非针对琴师。)

13.(1)内容上,既表现琴师善于辨音的才能,又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2分)(2)结构上,为下文他从楼兰王的琴声中听出潜藏于心的杀机做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

14.要点:(1)技艺方面,琴师从楼兰王的乐曲中能听出弹奏者内心的杀机,楼兰王 “杀心”已动却还浑然不觉。(2)修养方面,琴师为人仁厚,楼兰王争强好胜。(3)性格方面,琴师沉稳平和,楼兰王心性焦躁。(答对1个要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一)初春之际,野菜仅能吐露脆嫩的心尖,并只生长于水分滋润的地方。想要采集到很大数量的野菜来喂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任务。但生长在山里的孩子要对付这样的小困难还是  ①  (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的,于是把注意力转向火花  ②  (zhuì)满枝头随风招摇的木棉树,因为木棉花可以当做猪食,猪类亦非常喜欢木棉花的美味。

(二)怎么弄到高悬于枝头的花朵呢?③A跳动的火焰似的花朵,B一种高不可攀的矜持,C拒绝凡夫俗子的随意亵玩,D悠然渲染一种纵情高歌的襟怀于蓝天下、白云端。风萧萧,红花朵朵飞。花的颜色似乎在暗示一个  ④  古的哲理:诸事必须呕心呖血方有如愿之可能,偿还予一个洁白如初的回报。

(1)请在①处根据提示填写一个四字成语。(1分)

(2)请在②处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的汉字。(1分)

(3)文句③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1分)

(4)请在④处为加点字“亘”标注正确的读音。(1分)

(5)文段(二)中有一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1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70】收起 ︽

(1)游刃有余;(2)缀;(3)B,以一种高不可攀的矜持;(4)gèn;(5)“呖”改为“沥”。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小蜜蜂从窗外飞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可怜的小蜜蜂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窗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什么,想了半天,小蜜蜂忽然飞起来,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71】收起 ︽

立意参考:(1)遇事只有冷静处置,方能成事;(2)学会选择,方能前行;(3)心态改变命运;(4)寻找生命的出口。

10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雾(mái)    (bǐng)赋                  (hè)稀泥                  兔起(hú)落

B.趿(tā)拉                  (piāo)悍                  (1ào)不是                  令人(zé)舌

C.(kè)然                  (yìng)届                  (1iào)望台                  面面相(qǜ)

D.登(zǎi)                (zhēng)结                  (chǔ)方药                  (dǐ)掌而谈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72】收起 ︽

B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新疆暴恐分子打着捍卫伊斯兰教的幌子,以惨绝人圜的暴力手段残害无辜,践踏生命,他们是伊斯兰教民中的败类,终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B.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警告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曼延使人们的恐慌感比埃博拉病毒本身传播得更快,一地区开始发生骚乱,或可导致西非政府瘫痪。

C.9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集中追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充分运用法律武器追剿赃款。

D.山西忻州北朝墓葬于日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240多平方米的壁画,这些壁画构思巧妙、题材丰富、画技精湛,堪称同期作品中的典范。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9073】收起 ︽

D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