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浏览:1239
  • 下载:0
1
 

现代文阅读

①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②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③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 “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④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⑤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B.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

C.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

D.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C.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D.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2】收起 ︽

1.B  2.D  3.D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乃者:往日,上次。   顜(jiǎng):明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吏幸相国召之              按:处置

B参始                      微:年龄小

C.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3分)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吏舍日饮歌呼    

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

B.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矛盾。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汉高祖怪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

                                                                    

(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3】收起 ︽

4.B  5.A  6.C

7.(1)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

(2)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师者,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4】收起 ︽

(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烟柳画桥  参差十万人家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卡沙耶夫

瓦西利·维克托罗维奇·切尔内舍夫正在办公,同时用小电子计算器记录着苍蝇的数目。室内的苍蝇太多了,切尔内舍夫出了一身汗。他本想把西服上衣敞开,突然想起来衬衣上掉了一颗扣子,在西服里面别人看不见,只要一敞开怀,立刻就会被发现。这副衣冠不整的模样,一定会使自己在同事们中间的威信受到影响。况且,就是自己看着缺一颗扣子也够难受的,好像他是个把最后一颗扣子都拿去换酒喝了的酒鬼,哪像个日薪160卢布的总经济师呢!
  切尔内舍夫为此很苦恼,于是种种不好的念头开始在脑子里蠕动起来。

他心里想:“哼,我老婆对我冷若冰霜,真是个没心肝的女人!在一起过了15年,连给我钉颗扣子的工夫都舍不得。当然啦,这可不是说,扣子已经掉了15年,可能少于15年,可也有8个年头了吧。这事我要是不告诉我老婆,起码得穿20年缺扣子的衣服。我就故意不吱声!她自己应该发现嘛,她不是老婆吗?我在这儿整天像头牛一样地干活儿,可她连个扣子都不给缝。她对我是一点儿感情也没有了!”
  切尔内舍夫伤心透了,他烦躁起来,不知不觉解开了上衣,这时却猛然看见:在那个八年来缺扣子的地方现在竟给缝上了一颗扣子,切尔内舍夫不敢相信,他摸了摸扣子,解开又扣上,对着光线又看了一遍——果真是扣子,而且扣上正合适。切尔内舍夫深受感动,内心十分惭愧。
  “我还算个人吗?坏蛋,哪能这么冤枉自己的结发妻子啊!她真是个少有的极好的女人!应该这么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15年啦,她直到现在还惦记着我的每一颗扣子!要知道,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没有一点儿闲工夫,我可怜的人呀!当然,我也不轻松。可要知道,她的工作比我更费神,而且全部家务活儿都落在她的肩上。家务事她一点儿也指望不上我,我连给自己钉颗扣子都不会!真是个笨蛋!”
  切尔内舍夫大声地抽了一下鼻子,把手伸进了衬衣口袋掏手帕,但掏出来的不是手帕,而是钞票。
  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待恢复了常态,他就闭上眼睛,温情脉脉地回忆起自己那体贴入微的爱妻的脸蛋儿来,可是他只想起了她的鼻子,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别的部分的模样了。
  他对自己轻蔑到了极点,心里想道:“我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对这样一位崇高的女性,我有眼无珠,还把她想得那么坏,只有自私自利的小人才会这样!”
  他几乎流下眼泪,一心要做点儿使妻子高兴的事:买束鲜花献给她,陪她去剧院,再说,也该回送一些钱给她花呀!于是他将还未计算完的小电子计算器放进办公桌里,就向商店飞奔而去。
  回到家时,他手中捧着鲜花、穿着里子绽线的西服上衣,上衣兜里的35卢布在簌簌作响,连它们都跃跃欲出,急不可耐啦。
  他一面把花和钱递给妻子,一面腼腆地对她说:“这是送给你的,亲爱的。用这些钱去买那些你早就想买的东西吧。假如钱不够,那我……那我就劝你买别的便宜一些的吧。”
  妻子被这意外的场面闹愣了。她站着不动,一言不发,真的不知道在这种场合说什么好。谢天谢地,岳父出来给解了围,他走到切尔内舍夫跟前问道:“瓦西利,你是怎么搞的,今天干吗把我的衬衣穿走了?”说着他把同样的一件衬衣递给了切尔内舍夫。
  切尔内舍夫瞅了瞅这件衬衣,上面正好缺一颗扣子。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股脑儿掖在怀里,然后一声不吭,径直走进屋里去了。这时他独自思忖着:
  “好一个可爱的女人!就算你累得筋疲力尽,也该把扣子给丈夫钉上啊,不管怎么说,我同她在精神上毫无共通之处,一丁点儿也没有。现在我算看清楚了,跟她结婚是犯了一个大错。唉,多大的错误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一句表现了切尔内舍夫因妻子的温柔体贴而感动,同时也为自己自私、不理解妻子而深感内疚的心理。

B. 小说塑造了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切尔内舍夫的形象,作者对他不幸的家庭生活和沉重的生活压力抱有深深的同情。

C. 小说在塑造主人公时,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幽默讽刺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D. 小说对妻子的正面描写很少,大多都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侧面表现出来的:她是一个变化无常的女人,一会温柔体贴,一会冷若冰霜。

E.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通过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婚姻不幸的原因。而“好一个可爱的女人”则用反语表现出了他对妻子的不满。

(2)小说开篇写切尔内舍夫在办公室用计算器记录苍蝇的数目的作用是什么?(6分)

                                                                                                                                    

(3)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切尔内舍夫的性格特征。(6分)

                                                                                                                                        (4)用主人公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5】收起 ︽

(1)D(3分)B(2分)E(1分)

A中“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与“同情”错,原文“日薪一百六十卢布的总经济师”作者对他不是同情。C中“她是一个变化无常的女人,一会温柔体贴,一会冷若冰霜”错,这只是丈夫的心理。E中“直截了当”不准确

(2)①制造荒诞气氛,强化讽刺力度;②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为下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③揭示主人公无聊的生存状态以及主人公无聊空虚的性格特征。(各2分)

(3)无聊空虚,工作懒散:从上班数苍蝇可以看出;  缺乏责任心,不关心家庭:从他发现缝好的扣子之后的心理及回家后妻子的反应看出:自私虚伪,反复无常:衬衫钮扣掉了这样的生活琐事却被他“无限上纲”为妻子不关心他的事业,对他没有感情;对妻子态度的变化无常(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各2分)

(4)我认为很好。写法上保持了一致,前边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人物心理描写;深刻的表现了人物自私虚伪,反复无常的性格;通过人物的自我表现加强讽刺效果及故事的荒诞性;含蓄的表现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出3点,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沈从文:一枚陈年的玉

阮小籍

①翻阅完沈从文《边城》的最后一页,心头掠过一丝长长的叹息——沈先生是枚陈年的玉,因为年代久了,倒越发显得珍贵。美国学者金介甫说,沈先生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家,仅次于鲁迅。     

②金介甫对沈先生如此高的评价不是没有道理。沈从文之所以了不起,首先在于他书写了一个被物质文明毁灭的乡村小说的新传统,沈从文在小说中用乡村的眼光审视现代文明,这是现代小说的开始。其次沈从文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学批评家。

③沈先生青年时期与胡也频、丁玲编过《红与黑》《人间》等刊物,也曾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青年大学,解放后在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纵观沈先生一生,无论是编刊物、写东西,还是教书、搞历史研究,所干的都是读书人的营生,所以不管称沈先生作家、批评家也好,学者、教授也罢,都不如“书生”两字准确。除却文章无嗜好,沈先生“为书所生、以书为生、生于书中、书伴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④和沈先生同样出自湘西凤凰的大艺术家黄永玉说,凤凰有两种人,一种像火,一种像水,沈先生大约属于后者。沈先生有个弟弟叫沈荃,一辈子混迹军旅。当日军血战嘉善时,沈荃为国民党128师团长,建国前夕为国防部少将监察官,后沈先生在其《从文自传》中着墨颇多,除了那一份血浓于水的手足情之外,更多的是沈先生从其弟弟身上看到了金戈铁马,因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直是先生的梦。1956年冬,沈先生回到故乡凤凰,问起弟弟的结局,其表侄黄永前说,只晓得被打掉了。详细过程不清楚,沈先生听后“哦”了一声,内心一片茫然。 

⑤1923年,21岁的沈从文离开凤凰,到了北京,说是为了找理想,读点书。现在看来,沈先生当初的路是走对了,或许这个世界少了一个能成为将军的士兵,但从此多了一位文学家,我们从次知道了湘西那个叫凤凰的小城,知道了善良的翠翠,勤劳的天保、傩送兄弟,侠肝义胆的杨马兵……吴立昌在其《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里说,《边城》的诗情画意是人们公认的,这诗情和画意,不知是来自于美丽的青山绿水,更主要的是来自于边疆僻地那小小山城的醇厚民风。《边城》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一幅描绘人生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生的赞美诗。沈先生怀着一颗无言可说的爱心造就着《边城》里的每一个人物,而先生自己又从其中获得了生命的慰藉和愉悦。

⑥正所谓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真正的读书人都具有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拥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在世界,不随时欲,不赶时髦,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然而书生们却也为此吃尽了苦头。世事洞明皆学问,这句话沈先生不会不懂,而人情练达这篇文章,先生却未必会作。   

⑦先生建国后仅回过两次凤凰,一次是1956年,一次是1982年。先生的老乡黄永玉,在纪念沈从文诞辰时,把先生的一句话写成了条幅——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⑧也许这就是先生的自况。先生宛若一枚陈年的玉,温暖了我。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沈从文对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小说中用乡村的眼光审视现代文明,这是现代小说的开始。

B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鲁迅,第二位的是沈从文。

C从沈从文的《从文自传》中对弟弟的描述可知,沈从文也有从戎报国的志向。

D因为沈从文青年时期与胡也频、丁玲编过《红与黑》《人间》等刊物,同时又是学者、教授,所以用“书生”两字称呼他才最准确。

E黄永玉在纪念沈从文百年诞辰时,把沈从文的话“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写成了条幅的用意是替沈从文悼念其弟。

(2)结合全文分析“现在看来,沈先生当初的路是走对了”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结合全文,举例说明沈从文的性格特点。(6分)

                                                                   

(4)作者喻“沈从文为一枚陈年的玉”,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作家作品价值的理解。(8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6】收起 ︽

(1)BD    

(2)①通过其弟沈荃戎马一生,一心报国最后落得个“打掉”的下场可知,从戎未必赶得上读书。 ②沈从文从戎或许能成为将军,但他的读书之路使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大,产生的影响更深远。

(3)①酷爱读书做文章。②有报国志向。如“因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直都是先生的梦”。③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不随时欲,洁身自好。

(4)①玉是君子的象征,说沈从文是一枚陈年的玉,是对他伟大人格的赞美。作家就应该有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作品的价值在于关注现实人生,对人有启迪,对后世影响深远。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 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7】收起 ︽

B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4仁川亚运会的大幕已落下,在收获辉煌成绩的同时,中国军团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三大球陷入低谷,优势项目受到冲击,大部分金牌成色不足。

B.公众对黄金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己经不满足于单纯放七天大假,而是期望在黄金周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休闲的乐趣。

C.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粘液、唾液、血液传播。传染病专家除了进行检疫,也集中力量寻找首个病者,一方面便于追查可能被传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体到底来自何处。

D.很多高校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上搞“宽进宽出”,甚至只顾收钱而疏于培养和管理进一步纵容和助长了“混文凭”的风气日益盛行。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8】收起 ︽

A

8
 

下列文句出自张爱玲小说《色·戒》,请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3分)(     )

平安戏院前面的场地空荡荡的,不是散场时间,也没有三轮车聚集。                。见她挥手叫,踏快了大转弯过街,一加速,那小风车便团团飞转起来。

一回头却见对街冉冉来了一辆,

老远的就看见把手上拴着一只纸扎红绿白三色小风车,

她正踌躇间,脚步慢了下来,

车夫是个高个子年轻人,在这当口简直是个白马骑士,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79】收起 ︽

D

9
 

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5分)

    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 ①              :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②                 ,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③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80】收起 ︽

10
 

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划线句的句式,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上,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B说:感恩老师,               ,                  

C说:感恩朋友,                   ,                     ;D说:感恩挫折,                         ,                       。班长总结说:“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81】收起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俗称“渐冻病症”)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还可以向自己的3个朋友发起挑战。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吸引了美国各界名人,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参加。创下在两周内收到近400万美元捐款的记录。

如今,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冰桶挑战”成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的挑战。然而,在“冰桶”式募捐热的背后,却有着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8982】收起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