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 浏览:817
  • 下载:0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造(shì)                 盛(fǔ)                  (yuán)              颜欢笑(qiáng)

B.戏(nuè)                (xǐ)                 (chì)                而不舍(qiè)

C.序(xiáng)                (zhā)                 人(gǔ)              一夫作(nàn)

D.执(niù)                 (nài)              噪(guō)                 惨绝人(huán)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39】收起 ︽

A

2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滞笨    云翳    慷慨    层峦迭嶂

              B.抒祸    社稷    烹饪    不容置疑

              C.苍莽    暮蔼    布署    趋之若鹜

              D.涟漪    抽搐    勖勉    残羹冷炙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0】收起 ︽

D

A迭——叠  B抒——纾  C蔼——霭,布——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      视:与……相比

B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雪:湔雪

C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悲:悲哀

D皇览余初度兮              揆:思量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1】收起 ︽

C

悲:思念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芦山地震,龙门乡五星村九组的几十名群众被困在山上,危如累卵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性行淡泊,遇事从容,即使在最困难的十年文革时期,他也能安之若素

C.记者以成都二环路即将全面通车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传递出成都市民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热望。

D.国家话剧院重新排演《四世同堂》,将这一经典话剧奉献给观众的同时,也为几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演员提供了更多走过场的演出机会。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2】收起 ︽

B

B 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A.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多形容房屋等事物。此处指生命的危险,应用“危在旦夕”。C.“一群”“芸芸众生”重复,芸芸众生,佛家语,指一切生灵。D.“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不合语境。

5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但对于怎样才能脱贫致富?他们却显得很茫然。

B“为什么不让我上场呢,队长?”小王不服气地说。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蘑菇呀,满满的装了一篮。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3】收起 ︽

A

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问号应该为逗号。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明立场。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C.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许多植物无法在原生长地生存,正在向更高海拔“逃生”,以寻找新的栖息地。

D.中国在2013年12月14日实现了“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了进一步的技术基础。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4】收起 ︽

C

A、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B、表意不明,“200个中国人”停顿不同,表意也不同。;D、语序不当,改为“进一步奠定技术基础”。

7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宝玉还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话恰巧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红楼梦》)

B.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指的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娘家薛家。(《红楼梦》)

C. 贾探春系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红楼梦》)

D. 贾惜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5】收起 ︽

B

不是甄士隐而是小沙弥,贾母的娘家是史家。

8
 

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辞相印不(拜谢)       ②得奔真州(空隙,引申为机会)

③而不在使者之(列)         ④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五人之死(看)             ⑥日月忽其不兮(淹没)

A.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6】收起 ︽

B

拜:接受任命;视:比较;淹:久留

9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独五人之皦皦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7】收起 ︽

D

A皦——皎;B辟——僻;C僇——戮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出发了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为观止

C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8】收起 ︽

D

A.浩浩荡荡:指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几个人”不能构成“人流”。 B.“叹为观止”指赞赏事物好到极点。C. “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1分)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 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弟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为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遣之。葬讫,会卢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荟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素相,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

C.及夕,各去                    引:退却

D.劢问其,文育以告              故:缘故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兄姊并长大,困赋役                            ②冰,水为之,而寒

B. ①舍为立名文育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①文育以告,劢遣之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 ①文育杜僧明攻广州                                          嬴而不助五国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周荟死后,周文育被庐安兴起用,后来和他一起攻打广州,被高祖打败,但是高祖释放了他们。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4分)

译文:                                                                           

(2)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4分)

译文:                                                                           

(3)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4分)

译文: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49】收起 ︽

11. B  (“善”应解释为“友善”“与……交好”。)

12.C  (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A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被”;第二“于” 是介词,“在”。B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D第一个“与”是连词,“和”;第二个“与”是动词,“亲附、亲近”。 )

13.D  (“被庐安兴起用,后来和他一起攻打广州”错,是庐安兴死后,和杜僧明一起攻打广州。)

14.[简析](1)关键点:遗,“文育不之省也”是宾语前置句,“省”是“了解、知道”之意。  (2)关键点:时,当时,“前锋”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冠 (3) 关键点:“须臾”译为“很快”,“暴”译为“突然”,“见”译为“我”。

      [答案](1)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2)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全军第一。(3)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4题。(8分)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5.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 分)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哲理,请

。(4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50】收起 ︽

15.“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一点1分,三点4分)

16.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②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逆流而上,搏击风雨,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手法4分哲理2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3分)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

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

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象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18.这篇小说中对司令部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9.小说故事的叙述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的人称有什么好处?(4分)

                                                                                                                                                                                                                                                                         

20.小说的题目是“打完这盘台球”,以此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                                                                                                                                                                                                                                                                         

2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头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大炮机枪,让我们看到法军兵士们的严阵以待,“窥视”和“瞄”这两个动词,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可他们却不能发起进攻,因为在打台球的元帅还未下达命令。

B.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了法军元帅贪图享乐、没有责任感,打台球上瘾成癖,一旦玩起来便如痴如醉,敌人开始进攻也不管不顾的形象。

C.大尉也是一个典型化的人物。他陪着元帅打台球,他的技术很好但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因为这对他的晋级来说比取得战功更有用。作者将法军军官的钻营投机等等丑行集中体现在了大尉这个人物身上。

D.作品把故事时间安排在敌人疯狂进攻、法军急待指挥的这一刻,揭示出法军的失败就是因为元帅在打台球。此外,台球不是在休息场所打,而是在前线的司令部里,其揭露鞭挞的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突出和强化。

E.一边是满腔爱国热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士兵,另一边是深宅别墅内兴致勃勃打台球的元帅和奉陪的人们;一边是赢了比赛,一边是输了战争……小说用对比手法结构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51】收起 ︽

18.①写出了司令部的豪奢,渲染出安详悠闲的氛围,充满讽刺意味;②与小说开头大战在即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了元帅等人的享乐安逸并与兵士们的疲惫艰辛形成对比;③景物描写的穿插暗示着战事发展的进程,推动了情节发展。(每点2分)

19.第三人称(2分)①有利于故事的讲述,叙述者站在全知视角,清楚地交代情节的进展、人物的心理活动等。②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每点1分)

20.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打台球是轻松的娱乐,小说以此为题,开头却交代出战争背景,制造悬念,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打完这盘台球”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贯穿全文,情节的发展推进,都与元帅打台球有关,是情节发展的线索。③敌人在疯狂进攻,可是元帅的心中根本不顾兵士的死活、国家的安危,一心一意打台球,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揭示出法军元帅的昏聩无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④以此为题,揭示出法国军队指挥层沉溺玩乐,最终导致战役失败,士兵白白送命,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元帅赢了台球,却输了战争,鲜明的对比充满讽刺意味。(每点2分)

21.CE,(B项,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手法。A项错,用的手法是“拟人”。D项错,法军失败的原因是指挥层的沉溺吃喝玩乐、昏聩无能。)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7552】收起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