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 浏览:555
  • 下载:0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中体现。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仪的吸收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调“天命”,就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主观能动性,荀子、王夫之等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主张“天人交胜”。             

              B.道家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是他们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的途径;他们提倡一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C.所谓“众生平等”的本质乃是佛教提出的“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的差别仅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             

D.否定物质享受的最大化,提倡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可以使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极大地超越现实的功利追求。

2.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

              B.儒家讲求“仁民爱物”, 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皆为一体,并应该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的重要作用,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是根源于此。

              C.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             

              D.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的中国生态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牢牢地扎根于基层社会的家族和礼仪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证明。             

              B.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C.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是相当先进与具体的。             

              D.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对我国现实的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2】收起 ︽

1.B(A.原文说的是“过分强调”;C.本末倒置;D.“极大地”无中生有。)

2.B(A.因果倒置;C.禅宗不等于佛教;D.原文为“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

3.C (无中生有)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 帝益重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 ,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常遇春传》,有改动)

注:①定远,地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

                 A.世农                                业:以……为职业  

              B.达其人                               薄:看不起

              C.明年二月,病                            笃:(病)重                

              D.不不伐                               矜:怜悯,同情

5.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3分)              (    )

              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②以达兼太子少傅

              B.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②有布衣兄弟称

              C.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                         ②单车就舍

              D.①诸将奉持凛凛                               ②延礼儒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

命为统军元帅。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C.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5分)

译文:                                                                        

   (2)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5分)      

译文: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3】收起 ︽

4.D (矜,夸耀)(3分)

5.C(A项②是说皇帝让徐达担任太子少傅。B项②是说皇帝对徐达的信任、亲近,属于侧面表现。D项①是说诸将对徐达的敬畏,属于侧面表现;②是说徐达邀请礼遇儒生)

6.A(“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错误,是太祖做郭子兴的部下)(3分)

7.(10分)

① 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首先参加了队伍。不久,(徐达)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又跟随太祖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

(得分标准:关键词“,与,寻”和状语后置句式“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各1分;若语句通顺, 1分)

②徐达在谋上特别擅长,所到之地不惊扰百姓,如果得到(或“抓到”)壮士,就用恩义结交他们为自己使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评分标准:关键词:“尤,长,即”和状语后置句式“结以恩义”各1分;若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靠太祖,一见面感觉谈话很投机。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首先参加了队伍。不久,(徐达)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又跟随太祖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 镇抚。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没有被羁押。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队里冲在最前面的人。跟从太祖打败并活捉了元将陈野先。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在谋上特别擅长,所到之地不惊扰百姓,如果得到壮士,就用恩义结交他们为自己使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对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每年春季出征,冬末召还,形成规律。徐达回来就上交将印,被赐予假期,皇帝设宴接见痛饮,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经很平和自然地说:“徐兄的功劳很大,没有安定的居所,可以把旧邸赏赐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一天,皇帝和徐达到了旧邸,强行将他灌醉,又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的床上。徐达醒来后,惊慌地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皇帝看着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有司在旧邸前建造府第,在府第牌坊上写上“大功”两字。胡惟庸任丞相,想巴结讨好徐达,徐达看不起他,不予理睬,胡惟庸于是就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巴结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对皇帝说胡惟庸不宜担任丞相,后来,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更加器重徐达。徐达在北平生病,背上生了毒疮,稍微好了一点,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皇帝的诏书前往慰问,不久徐达又被召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语简短思考缜密。在军中,号令一出决不更改。诸将在他面前保持畏惧的样子,而他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得像不会说话一样。善于抚慰人,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没有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以死报效的。因此所到之处都能取胜。约束部队十分严格,他平定大都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街巷市井和平安定,百姓不因战事受苦。徐达回到朝廷的时候,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自夸,不为自己吹嘘,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无瑕,如同日月一样皎洁明亮,只有大将军一个人而已。”

3
 

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4】收起 ︽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9、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孤独者爱因斯坦

王玉新  赵伟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常常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宙空间的飞行和研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们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

1920年,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描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被视为危险分子,周围充满了敌意,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被迫离开了柏林。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 4月1日,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5月10日午夜,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后来,一位从柏林来的朋友给爱因斯坦带来一本棕色封面的画册,画册的第一页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幅照片,并附有罗列罪行的说明文字,文字下面的括弧里有4个小字:尚未绞决。

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另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社会公众如同洪水似的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或很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情况,只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自然被他拒绝:“不,我没有时间” ,画家坦率地说:“但是我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 爱因斯坦回答:“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包括居里夫人、妹妹玛娅在内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爱因斯坦遭受了沉重打击,不时流露出孤独感伤来。特别是他看到自己和一些科学家为了维护和平而建议美国研制的核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他自责不已。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自然的语言,也是心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4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孤独的:“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他为了追求关系,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B.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物理学界、哲学界和政治势力,引起传统观念与势力的阻挠、排斥和反对,爱因斯坦被视为危险分子,周围对他充满了敌意。

C.希特勒执政后的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他,烧毁了相对论的书籍;附有他的“罪行”的画册注明他是“尚绞决”者;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

D.爱因斯坦创立的理论,使他的名字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认为十分深奥,永远能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受到这种关注,与众不同。

E.在画家坦率地说“我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时爱因斯坦可以坐下让他,这表明他性格中同情他人,善解人意的一面。

(2) 请就作者对爱因斯坦言行的介绍,简要概括爱因斯坦的特征。(6分)

 

(3) 爱因斯坦在近百年前创立的相对论至今无人企及,作者在本传中为何不重点写他在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要着意写他的孤独,请你就其原因作出分析。(6分)

 

(4) 你认为文章结尾写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心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8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5】收起 ︽

1)B3分,E2分;(A”为了追求关系”应为“为了追求真理”。C项错在魏兰德的疯狂言行发生在希特勒执政前。D项错在“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认为十分深奥”,“十分深奥”应指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5分)

(2)①爱因斯坦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给科学研究,为了事业的成功,他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分散精力去注意、从事人际的交往。

②爱因斯坦谦虚、坦率的性格及美德,并且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幸运的成功者。

③爱因斯坦珍惜每寸光阴、淡泊功名的思想,正是这点成就了他的事业与辉煌。

④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位成功的幸运儿,不值得人们如此推崇、爱戴;

所以他从来都是无法理解人们如此关注、突出他的做法。 (大意答出3点可得满分6分)

(3)①从精神层面来突出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

②高度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③表明创造科学奇迹需要付出艰辛,历史不会忘记他。

④说明虽然爱因斯坦遭遇了孤独,但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大意答出3点可得满分6分)

(4)“温暖”:①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②成就贡献得到了世人的理解。③爱国的民族情结。

“痛苦”:①被自己的祖国抛弃。②科学成就不能得到理解。③科学成果却被利用给人类造成了灾难。④至死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各答出“温暖”、“痛苦”中的两点可得4分。满分8分)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史铁生的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读来楚楚动人,感慨多。     
B.钱钟书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讲话还不时夹着外语,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D.自乾隆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尝试着续写《红楼梦》,但与前八十回的精彩绝伦相比,这些续作都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6】收起 ︽

D

A项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不形容文章动人。B项“不知所云”指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此处是望文生义。C项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D项“狗尾续貂”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上海2011年夏季书展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各类新书首发、作品推介、作家签售、文化讲座等活动超过440多场,近300位海内外文化名人出席。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隐藏在语言深层的情韵,附着在词语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书或词典得到。读者只有通过自己大量阅读,反复玩味,才能逐渐体会。

D.有关部门提醒: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日趋严重,广大群众应学会抵制传销、识别传销、远离传销,避免上当受骗。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7】收起 ︽

B

A 项,不合逻辑。“超过”“多”应该删除其中一个。C项,“工具书”包括“词典”。 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识别传销、抵制传销、远离传销”

7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                       。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从生忽如寄”,                 。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                       。王若虚在登山途中坐化仙逝,                 

①竟被视为难得的风流而引人羡慕,其遗址称“蜕仙岩”,成为山中一景

②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

③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

④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⑤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

⑥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A.⑥②⑤④①③                         B.②⑥⑤④③①

C.⑥②⑤④③①                         D.②⑥⑤④③①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8】收起 ︽

C

结合引用的诗句内容和语境

8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几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5分)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约6.344平方公里。隋场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钓鱼台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桩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答: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89】收起 ︽

岛屿组成,位置面积,历史沿革,经济价值,战价值。

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划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2字)(6分)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                        ,二是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90】收起 ︽

一是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二是最该读的书没人读。(评分指南:两个感叹应明确指向“年龄”或(“人群”)与“书籍类型”,意思合理即可,写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6分,请酌情给分。)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60分)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91】收起 ︽

立意示例——关键词嵌入法

  1。沉潜,成功的基石2。成功,源于静静的沉潜

  3。在沉潜中完成华丽的转身4。拒绝浮躁,学会沉潜

     诗意表达法

  7。蝴蝶也能征服沧海 8。伊米花也有春天9。做一株荒原上的野百合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