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浏览:1325
  • 下载:0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xiè)  怂恿(cóng)  梦寐以求(mèi)

B.哂笑(xī收敛(liǎn)  怏怏不乐(yàng)

C.苋菜(xiàn)  涟漪(yī五行缺土(háng)

D.吊唁(yàn)  畚箕(jī颔首低眉(hàn)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0】收起 ︽

D

A项“怂”是形声字误读,即所谓的读字读半边,“怂”正确的读音应是“sǒng”;B项“哂”也是同样的错误,“哂”应读“shěn”;C项“行”是多音字误读,“行”应读“xíng”;D项读音全部正确,但应注意“唁”不要读成“”,“颔”不要读成“há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端详  悲怆  迫不及待  孤立无援

B.潦草  倔强  语无纶次  慷慨淋漓

C.宣泄  诓骗  戛然而止  缩手无策

D.真缔  青睐  惊慌失措  锐不可当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1】收起 ︽

A

B项“语无纶次”的“纶”应改为“伦”,出错原因是同音形近字错写;C项“缩手无策”的“缩”应改为“束”,出错原因是习惯性错写,应充分理解原成语的意思,才能避免类似错误;D项“真缔”的“缔”应改为“谛”,属同音形近字错写,“缔”可组“缔造”“缔结”“取缔”等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讨论深入展开,组织者或主持人可在讨论前搜集、整理一些相关材料,供讨论时拓宽思路。

B.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彩,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

C.“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或者同一读者在不同的阶段,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不一样。

D.当我们读到这些琐碎但经过加工的细节时,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人生真谛的阅读快感便油然而生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2】收起 ︽

C

根据前面的“各以其情而自得”,后面的“都可能不一样”可以判断句意表达的是递进关系, “或者”应该改为“甚至”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使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的爱的故事和使人气愤得痛心疾首的没有爱的故事,天天在社会上发生着。

B.运用论证时,我们一定要明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切忌不要只是论点加例子,没有具体分析。

C.讨论是人们围绕某一个话题各自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种平等交流。通过讨论,可以加深谈论双方的理解。

D.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3】收起 ︽

A

B.重复赘余,切忌不要重复;C成分残缺,谈论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方式;D.句式杂糅,“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或者“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5
 

下面对《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他抒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思考。

B.在高鹗所续的后40回中,由于家长们的周密安排,宝玉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与宝钗成亲,黛玉则在忧伤中死去。

C.《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此外,作者还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种种矛盾。

D.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也自有艰难窘迫之处,她不仅曾遭受赵姨娘的暗算,还要受婆婆王夫人的气。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4】收起 ︽

D

王熙凤的婆婆是邢夫人

6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思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恋,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从说明顺序来看,全文采用了________顺序。

7.选文第①段主要说明中国建筑情态美中的______美。

8.下列不是针对“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5】收起 ︽

6.建筑的情态 逻辑 

7.建筑形象(或形象)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深入阅读文章,把握住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文章内容出发判断它的主要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判断说明顺序可以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分析,本文很显然是逻辑顺序。

8. C解析: C项中的这两句诗是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  形象具有诗化、情态化的特征的,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形  象美。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代还。太宗素闻其诗名,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不逾时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之与之                      游:游学

B昌言代之                      倾:排挤

C谓徽之遣熙飞语中伤己            构:捏造

D尚名教,尤疾非道以进者          干:干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索所著             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①献诗为谢        ②若属皆为所虏

C.①召昌言质      皆出于此乎

D.①徽之寡谐      ②非抗九国之师也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3分)

(2)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4分)

12文言文中杨徽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6】收起 ︽

9.D (干:谋求)

10.D(A介词,于是/介词,凭借;B。连词,并且/副词,将要;C代词,他的/语气词,大概D.介词,/介词,与)

11.1直史馆有一个叫钱熙的人,与昌言非常交好,(有一次)拜访徽之,徽之在交谈中说及此事   (“善”1分;“诣”1分;大意2分。)

2)温仲舒、寇准用拼搏奋进来获取高位,使后辈务必学习他们的志趣和奋进精神,使(通过关系提升官位的)礼仪流俗逐渐浮薄淡化。 ( “搏击” 1分;“趋1分;大意2分。)

12. ①才艺高超②待友真诚③为人正直④不随流俗          11分,共4分)

8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9处)(3分)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7】收起 ︽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每31分,共3分,多划1处扣1分)

参考译文: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是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肯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已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却不自我夸耀本领,也不好意思夸耀自己功德,大概这也是很值得赞美的地方吧!

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

: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

: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8】收起 ︽

(1)三四句中的“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的特点(2).作者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1);第四句用“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1)

(2)诗人"不眠”的原因有二: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杜甫《登高》)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29】收起 ︽

(1)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3)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4)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5)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6)然后践华为城  临不测之渊

11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①的朋友长期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取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注】卡拉扬:奥地利著名音乐指挥家。

 

16.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2)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17.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

                                                                            

                                                                                                                                                           

19.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30】收起 ︽

16. B DB这道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写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

17.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

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答出12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给4分)

命题指向: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紧扣教材必修三中《祝福》中三次雪景的描写。

18.

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

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答出具有音乐才华并分析2分)

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答出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并分析2分)

命题指向:小说的人物形象的鉴赏。紧扣教材必修三小说单元,分析人物形象。

19.

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1分)②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深化人物形象。(1分)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1分)(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

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分)

命题指向:结合小说鉴赏中作用类题型,探究类题型。将人物形象,情节与主题联系起来的关键句的作用,同时探究其带来的启发。紧扣教材必修三小说单元内容。

12
 

人是一本书。人的外表,就是封面;人的心灵,就是内文。请参照示例,写一段话,说说自己或他人是一本怎样的书,并略加阐释。(句式不限,40字左右)

示例:我是一本字典。外表虽然平凡,但内涵丰富,知识广泛。与我在一起,能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__                                                                    __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31】收起 ︽

母亲是一本散文书,一本以甘霖为墨、彩云为纸、博爱为笔抒写成的书,内涵厚重。老人的康健、儿女的冷暖、家庭的温馨,一一由她用心血书写。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应明了题干要求,描述的对象必须是自己或他人,应写出对象是一本怎样的书,抓住书的特点阐述清楚,还应注意语句的通顺。要求句式不限,因此可以不拘泥于例句的句式。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是一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书写工整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6332】收起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