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

  • 浏览:932
  • 下载:1
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  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物,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士的遭遇。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种植这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动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

  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找到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  ——《南风窗》2013年第24期 

1、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

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C、欧洲 “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就是“基因流动”一种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2】收起 ︽

  1、B (A项中“定会”一词,变或然为必然;C项中“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她”本人非作品。D项中“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一说没有注意到基因科学可能造成的危害。)

2、D (A这是制止违反科学精神的做法。B欧洲科学家反对,基因工程的农业会导致“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应防止其危险;“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说系无中生有。C、不只是“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

3、B(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原文是从基因科技发展的整体而言的。)

2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时人称其勇决         称:赞扬

C.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D.孝信还以状言          状:状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B.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C.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D.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3】收起 ︽

4.D(状:情状,情况。)

5.A 

6.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依靠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免。)

7.⑴(颜之推)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修边幅,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任纵” “以”“少”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恰逢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携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

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具”“将”“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军。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修边幅,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不久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 方赵至,邹衍③ 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8.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4】收起 ︽

8.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共6分)

9.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3分)

 

4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 .《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对离人的同情的句子:                          

3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写“冬雪”的诗句是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5】收起 ︽

(1)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2)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来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请结合文本,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6分)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6分)

 

(4)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6】收起 ︽

(1)(5分答案:A D(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C、E不得分。B“内心非常不愿意”属无中生有。 C“对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据不足。  E“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分析不当。)

(2)①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余光中从小跟随父亲和舅舅学古文,李白、杜甫等人都给他一定的影响。②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比如济慈、雪莱等人对他影响很大,他也曾在美国留学。③勤奋的诗歌创作。青年时代和朋友创立“蓝星诗社”,不断进行诗歌创作,到晚年依然笔耕不辍。④性格开朗而意志坚强。面对误会与痛苦,他幽默对待;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坚强前行。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形式方面,融入了西方音乐节奏,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②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有思念大陆之情、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等,特别能打动人。(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在创作中随缘。创作上已经摆脱了束缚,写作题材全凭缘分。②生活上童心未泯。在故地重游中,余光中童心大发,率性而为。女儿发生车祸,他心情郁闷,但听到小学生读诗,又开心地给予指导。③用幽默化解误会和痛苦。对于李敖的批评,他懂得幽默比愤怒有用。④不再质疑自我,有成熟的自我认识。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余光中早已不再质疑。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⑤写作自如,母语熟练,一气呵成。写作时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则修改很少。(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共8分。意思对即可。)

6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学长们的话让我(   ),今年的考生又那么多,想想都觉得身心疲惫。

②2010年世界杯以后恒大队进行了重组,往日朝夕相处的队友如今( )。

③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大批“老虎”相继现形,反腐初期人们的疑虑现在都( )了。 

A.风流云散  望尘莫及  烟消云散

B.望尘莫及  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C 鞭长莫及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D烟消云散  鞭长莫及  风流云散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7】收起 ︽

选B。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亦作“风流 雨散”。   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望尘莫及:谓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亦比喻远远落后。

7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B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极有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C.芜湖市卫生局对芜湖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门诊筛查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医务人员忠于职守,有序地进行筛查救治,做到结石患儿当天就诊,当天检查完毕。

D. H7N9禽流感病毒并不会使鸟类出现严重的疾病,这反而使控制H7N9病毒的难度大大增加,因为人们无法在禽身上预先找到“迹象”。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8】收起 ︽

B违反社会秩序  搭配不当

 

8
 

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

②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

③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

④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

⑤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

⑥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

A②⑤③⑥①④     B.③⑥②⑤①④    C.②⑤①④③⑥    D.⑥③②⑤①④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79】收起 ︽

B(说神话和传说无处不在,引出这一中心句。②⑤是解释我喜欢的原因,“而且”表明递进,紧接①④说神话对我的影响,是写记忆中,是写笔下,所以在最末。)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我们可以理解为距今约5000年前,①              ②                ?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可以肯定地说,③         ,湖南、湖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炎帝遗迹和炎帝文化,是炎帝或其后裔迁徙的结果。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0】收起 ︽

①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或:姜水生息了古老的姜炎族)

    ②姜水在哪里

    ③宝鸡是第一代炎帝的始生地(或:宝鸡是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

  (每句2分,共6分。)

10
 

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5分)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1】收起 ︽

学习西方,更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 答出“学习西方”1分“本民族/中华民族。”“哲学思维传统”两处各2分)超过规定字数,每4宇扣一分。

 

11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院子里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色的。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里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价值万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拔掉了。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被发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2】收起 ︽

我们谁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的几株腊兰呢?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予它们开花结果证明它们自己价值的时间,使许多原本珍奇的“腊兰”同我们失之交臂了。 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腊兰”啊!

立意: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人或事物的价值还未展现时,要耐心等待,不可剥夺他绽放自己的权利

注意:泛谈等待为偏题作文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何所指,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可知“和”是指多样性,“同”是指单一性。“和而不同”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也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是中国古人在反思宇宙、社会、人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这种智慧,其哲学的基础乃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

    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至迟在《周易》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如《周易》一书首乾次坤,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后面六十二卦则阴阳杂陈。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即乾坤二卦之“和”产生了后面的六十二卦。春秋时期比较盛行的天地生物的思想可能即源于此,后来的《易传》则正是沿着这个思路阐发《周易》的。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里的天地指乾坤,也即阴阳。这是把宇宙的本源归结为阴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其生成都有赖于阴阳这个基础。又如《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是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阳与阴,二者结合形成万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这种生成论的核心理念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而此种本源意义上的多元性,正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也恰是“和而不同”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哲学家试图在阴阳之上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如道、太极等。但这个究极的本源基本上都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即自然性和内在多元性。最著名的如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人们往往等同于“道”,考虑到老子视“道”为“先天地生”,则这个“一”乃是要强调在天地之先还有一个内含天地(阴阳)的混沌的“一”。这个混沌的“一”又生出“二”,即阴阳,阴阳结合形成新的有别于混沌之“一”的新“一”即“三”,并由此生出万物,所以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冲气”就是阴阳中和之气。可见,在老子这里,虽然逻辑上追求一个更根本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具有内在的多元性,我们可以谓之“一本多元”。虽然“一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多元”。

    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而不同”的“和”指的就是这种多元性。以此类推宇宙存在,则举凡自然、社会、人生,乃至于人类文明存在的多元格局,都将因为它的形式的多样性而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或者也可以说,多样性恰恰是宇宙存在合理性的根据,宇宙的发展正是仰赖于多样性的和谐共存;宇宙要发展,也必须以多样性的和谐共存为基础。

(节选自杨庆中《“和而不同”如何可能?》,《光明日报 》)

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而不同”的“和”指多个相异者会聚而得其均衡,即多样性;“同”指相等或毫无区别,即单一性。这是张岱年的看法。

B.“和而不同”是一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它指的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换句话说,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C.“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并且这种宇宙生成论在《周易》成书的时代甚至之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了。

D.“和而不同”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性,且这种多元性也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先分别阐释“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和而不同”的内涵,进而点明这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的哲学基础。

B.②段紧承①段,先揭示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的成熟年代,再以《周易》、《易传》为例说明这种宇宙生成论的发展、理念及其与“和而不同”大关系。

C.③段先指出中国古代有哲学家试图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进而指出这些本源的共同特点,再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这个究极的本源于阴阳完全一致。

D.④段先总说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也即“和而不同”的“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站在宇宙存在和发展的高度具体揭示其重要意义,自然收束全书。

3.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周易》一书通过卦象的排列方式表达出一个鲜明的观点:阴阳杂陈的六十二卦由乾、坤二卦之“和”产生的。

B.《彖传》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相结合形成万物,属于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

C.老子所说的“二”即阴阳,两者结合形成新“一”即“三”,并由“三”生出万物,因而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

D.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意义非凡,它的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宇宙存在的多元格局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3】收起 ︽

1B

A.“这是张岱年先生的看法”不正确。“即多样性”、“即单一性”是作者对张岱年解释的引申。C.“已经非常成熟”不正确,原文是“比较成熟”。D.“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性”不正确,应是“本源意义上的多元性”。

2C【解析】“再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这个究极的本源以阴阳为内涵”不正确,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的是这个究极的本源具有“一本多元”的特点。

3D【解析】A.“《周易》一书……表达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不正确,根据原文,这只是读者的“强烈的感受”。B.根据原文,“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是这种宇宙生成论的“核心理念”。C.“因而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的结论不成立;正确的说法是“万物都是阴阳结合而产生的”。

 

【解析】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丘福,安徽凤阳人。起卒伍,事成祖邸。积年劳,授燕山中护卫千户。燕师起,与朱能、张玉首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白沟河,以劲卒捣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大战,皆为军锋。盛庸兵扼淮,战舰数千艘蔽淮岸。福与朱能将数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潜济,猝薄南军。庸惊走,尽夺其战舰,军乃得渡。累迁至中军都督同知。

    福为人朴戆鸷勇,谋画智计不如玉,敢战深入与能埒。每战胜,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为首。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与世券。命议诸功臣封赏,每奉命议政,皆首福。

    先是,本雅失里杀使臣郭骥,帝大怒,发兵讨之。命福佩征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以十万骑行。帝虑福轻敌,谕以:“兵事须慎重。自开平以北,即不见寇,宜时时如对敌,相机进止,不可执一,一举未捷,俟再举。

已行,又连赐敕,谓军中有言敌易取者,慎勿信之。

    福出塞,帅千余人先至胪朐河南。遇游骑,击败之,遂渡河。获其尚书一人,饮之酒,问本雅失里所在。尚书言:“闻大兵来,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当疾驰擒之。”诸将请俟诸军集,侦虚实而后进。福不从。以尚书为乡导,直薄敌营。战二日,每战,敌辄佯败引去,福锐意乘之。李远谏曰:“将军轻信敌闲,悬军转斗。敌示弱诱我深入,进必不利,退则惧为所乘,独可结营自固。昼扬旗伐鼓,出奇兵与挑战;夜多燃炬鸣炮,张军势,使彼莫测。俟我军毕至,并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师而还。始上与将军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聪亦力言不可。福皆不听,厉声曰:“违命者斩!”。即先驰,麾士卒随行。控马者皆泣下。诸将不得已与俱。俄而敌大至,围之数重。聪战死,福及诸将皆被执遇害,年六十七,一军皆没。败闻,帝震怒。以诸将无足任者,决计亲征。夺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上流潜济          潜:潜水

B.敢战深入与能埒      埒:等同

C.直薄敌营            薄:逼近

D.张军势,使彼莫测    张:虚张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劲卒捣中坚       以相如功大

B.军乃得渡           乃欲以生劫之

C.与世券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问本雅失里所在     及其所之既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邱福行伍出身,与明成祖关系亲密。在成祖还是藩王的时候就已经效力在府邸,同时它也深受成祖信任,即位后论功行赏被排在首位。

B.邱福仕途顺利,官职一再升迁。由最初的燕山中护卫千户累迁至中军都督同知,后被封为淇国公,在讨伐本雅失里时出任征虏的将军。

C.邱福身经百战,屡经功勋,夺九门,战真定,战白沟河及夹河、沧州、灵璧等地,淮河岸边奇袭盛庸。可惜在征讨本雅失里时全军覆没。

D.邱福作战时有轻敌思想。出塞后,他不顾皇帝的告诫以及下属的劝阻,轻信地方奸细之言,执意孤军深入,结果陷入重围之中,力战而亡。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不见寇,宜时时如对敌,相机进止,不可执一,一举未捷,俟再举。

译文:

2)败闻,帝震怒。以诸将无足任者,决计亲征。夺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译文: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4】收起 ︽

4A

潜:偷偷地,暗暗地。

5D【解析】均为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地方(事物)”。A.动

词,率领/连词,因为。B.副词,才/副词,表判断。C.动词,给/动词,结交、亲附。

6D【解析】“力战而亡”不准确,邱福是“被执遇害”。

7.(1)即使不见贼寇,也应当时时像面对敌军那样,观察时机决定进退,不可固执一见。一次作战不胜,等待第二次作战。

5分,“即”“相”“执”“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失败的消息传到朝廷,皇帝非常愤怒。因为众将中没有值得任用的人,决定亲自出征。剥夺邱福的世袭爵位,将他的家人流放到海南。

5分,“闻”“以”“夺”“徙”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邱福,凤阳人。出身于行伍,在成祖为藩王时就侍奉在府邸。积累 多年功劳,被授予燕山中护卫千户。燕王起兵后,他与朱能、张玉率先夺取九门。在真定大战中,冲进子城。在白沟河作战,率领精锐士兵直捣敌军中坚。在夹河、沧州、灵璧各次大战中,都是军中前锋。盛庸的军队扼守淮河,数千艘战舰遮蔽了淮河两岸。邱福与朱能率领几百人,向西走了二十里,从上游偷偷渡过淮河,突然进逼南军。盛庸受惊逃走,燕军全部夺取南军的战舰,大军才得以渡河。邱福屡次升官至中军都督同知。

邱福为人朴实鲁莽,十分勇猛,智谋划不如张玉,敢战敢冲与朱能相当。每当打了胜仗,诸将都争先献上所俘获的东西,只有邱福退在后面。成祖常常感叹道 :“邱将军的功劳,我自然明白。”成祖即位后,大封功臣,将邱福排在首位。授予奉天靖 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 石,并授予世袭凭证。成祖命他评议各位功臣的封赏,每次奉命议论朝政,都把邱福排在首位。

此前,本雅失里杀死明朝使臣郭骥,皇帝非常生气,派兵讨伐他。命令邱福佩戴征虏大将军官印,担任总兵官,率十万骑兵前往。皇上担心邱福轻敌,告诫道:“用兵必须慎重。自开平以北,即使不见贼寇,也应当时时像面对敌军那样,观察时机决定进退,不可固执一见。一次作战不胜,等待第二次作战。”出发之后,又接连赐诏,说军中如果有 人说敌军容易攻取,千万不要相信。

邱福出塞后,率领一千余人先至胪朐河的南边,遇上敌军巡逻的骑兵,打败他们,于是渡河。俘获敌军的一名尚书,给他酒喝,询问本雅失里所在之处。尚书说:“听说大军来到,他惊惶地向北逃跑,离这里大约三十里。”邱福非常高兴地说:“应当赶快骑马过去捉住他。”众将请求等到各路大军集合后,侦察虚实后再出兵。邱福不听。让尚书做向导,径直逼近敌营。战斗了两天,每一交战,敌军就假装战败退去,邱福一心想追杀他们。李远劝阻道:“将军轻信敌军间谍,孤军深入四处转战。敌人故意示弱引诱我军深入,我军前进必然不利,后退却又担心被敌人追击,只有构建营寨确保自身安全。白天挥旗击鼓,派出奇兵向敌人挑战;晚上多多点火鸣炮,虚张声势,使敌 方无法预料。等到我军全部赶到,合力进攻他们,必定胜利。否则,也可以保全军队而返回。当初皇上和将军怎么说的,您竟然忘了吗?”王聪也极力说不可以。邱福都听不进去,厉声说道:“违犯命令的杀头!”就率先驱马前进,指挥士兵跟着前进。骑马的人都哭了。众将迫不得已与他同行。不久敌军大批到来,将他们重重包围。王聪战死,邱福及众将都被捉住遭到杀害,时年六十七岁,明军全军覆没。失败的消息传到朝廷,皇帝非常愤怒。因为众将中没有值得任用的人,决定亲自出征。剥夺邱福的世袭爵位,将他的家人流放到海南。

 

【解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望江南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金德淑:南宋宫女,宋亡后被俘入元。

8.本词的特点是“情重、语拙、境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本词 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5】收起 ︽

8 这首词抒写亡国之哀,感情沉痛,用笔不可谓不“重”;用语朴素无华,不事雕琢,此之谓“拙”;内容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六街灯火,视野开阔,境界宏伟,是为“大”。(4分)

9.比喻,把雪中的长城比作缟带(白色绢带,古代的孝服),暗含哀悼宋亡之悲;烘托,以

六街稀疏的灯火,暗示夜色沉沉,烘托词人亡国后黯淡的心情;动作描写,以人物长时间

独立玉楼的动作,折射出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悲伤。(答出两点即可)(4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是日也,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①        ,任重而道远。                              (《论语》)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⑤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尽西风,季鹰归来?   (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6】收起 ︽

甲:①天朗气清 ②惠风和畅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俯察品类之盛 ⑤所以游目骋怀  ⑥足以极视听之娱

乙: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人命危浅  ③羁鸟恋旧林 ④别有幽愁暗恨生 ⑤长烟落日孤城闭  ⑥休说鲈鱼堪脍(6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无知的乐趣

〔英〕罗伯特·林德

    同一个普通城里人在乡下散步——特别是在四月份或五月份——而不对他的无知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男女活着然后死去,一辈子也不知道山毛榉和榆树之间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乌鸦和画眉的啼鸣有什么不同。很可能,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能够辨别乌鸦和画眉的啼鸣的人是例外。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这些鸟,而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它们。我们整整一生都有鸟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然而我们的观察力是如此微弱,以致我们中间许多人弄不清楚苍头燕雀是否会唱歌,说不出布谷鸟是什么颜色。我们像孩子似的争论布谷鸟是否飞的时候总是唱歌还是仅仅有时候在树枝上唱歌,争论查普曼的下面两行诗是根据他的想象呢还是根据他对大自然的认识写的:当布谷鸟在翠绿的橡树怀中歌唱,初次使人们在明媚春天心花怒放。

    然而,这种无知并不完全是可悲的。从这种无知我们可以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这种乐趣是经常的。只要我们是足够无知的,那么每年春天,大自然的每一个事实就会来到我们面前;而每个事实的上面还带着露水。如果我们活了半辈子还从来没有见过布谷鸟,而且只知道它是一个流浪者的声音,那么当我们看到它从一座树林匆匆忙忙地飞逃到另一座树林时,我们是特别地高兴的;我们看到布谷鸟在敢于降落到枞树山坡上之前,像鹰那样在风中停住,长长的尾巴颤抖着的样子,也特别地高兴。

   我把布谷鸟请了进来作为例子来说明普通人的无知,这并不是因为我可以就这种鸟作权威性的发言。理由仅仅是因为我曾经在一个似乎受到过非洲所有布谷鸟的侵袭的教区里度过春天,我从而认识到,对它们是了解得十分十分少的。但我的无知并不局限于布谷鸟,它涉及所有上帝创造出来的东西,从太阳和月亮一直到花卉的名字。

也许,与此同时,每年春天重新温习许多花卉的名字会有一种特殊的愉快。这就像重读一本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的书一样。蒙田告诉我们说,他的记忆力非常糟糕,糟到每次读一本旧书就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一样。我自己就有一个不可捉摸的、有漏洞的记忆力。我甚至能够读起《哈姆雷特》和《匹克威克外传》来好像是在读新作家油墨未干的作品一样,因为在一次阅读和另一次阅读的间隔中间,那些书的内容有那么多都消失了。一个记忆力坏的人可以一辈子继续不断地阅读普鲁塔克的作品和《天方夜谭》。就像一群羊一个接一个地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不可能不在荆棘上留下几撮毛一样,很可能,即使在记忆力最坏的脑子里也会留下零星片断的东西。但是羊本身逃出去了,那些大作家也以同样的方式从一个懒惰的脑子跳出去了,留下来的东西真够少的。  

我曾经有一次听到一位聪明的太太问,新月是否总是在相同的星期几出现。她补充说也许最好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人们事先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天上的哪个地方能够看见新月,那么它的出现总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愉快。然而,我想,即使对那些熟悉新月的活动时间表的人们,新月也总是出乎意料地来到的。我们并不会因为我们对一年四季的职司有足够的知识,知道要在三月或四月,而不是在十月里,去找报春花,而在发现一株早开的报春花时就不那么高兴。我们也知道苹果树是在结果子之前而不是在结果子之后开花的,但当五月份我们到一家果园去度假日时,这并不会减少我们对假日之美妙所感到的惊讶。

我们不时地唤起自己并思考。我们喜欢对什么事情都思考——思考死后的生活或思考那些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之一是: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无知的巨大乐趣,归根结蒂,是提问题的乐趣。已经失去了这种乐趣的人或已经用这种乐趣去换取教条的乐趣的人,已经在开始僵化;人们羡慕像乔伊特那样爱一问到底的人,他在六十岁之后还坐下来学习生理学。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到达他这个年龄以前很久就已经失去了无知感。我们甚至对我们像松鼠那样积攒的一点知识感到自负,并把不断增长的年龄本身看作是无所不知的源泉。我们忘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

(选自《中外经典散文读库》,有删节)

11.文章标题“无知的乐趣”,为什么要从对无知的“惊讶”写起?(4分)

答: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只要我们是足够无知的,那么每年春天,大自然的每一个事实就会来到我们面前;而每个事实的上面还带着露水。

答:

2)就像一群羊一个接一个地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不可能不在荆棘上留下几撮毛一样……

答:

13.第⑤段写到“一位聪明的太太”,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读罢本文,你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感悟。(8分)

答: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7】收起 ︽

11.极力渲染普通城里人令人惊讶的无 知,为下文表现无知的乐趣做铺垫;由对无知的“惊讶”转入对“无 知的乐趣”的描述,使行文更加曲折,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4分)

12.(1)只要我们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那么每到春天我们都会在大自然中得到很多、很新鲜的发现的乐趣。(3分)

2)这句话以羊从树篱的缺口跳过去总留下几撮毛为喻,形象地说明即使记忆力最坏的脑子阅读作品后也会留下零星的记忆片断。(3分)

13 通过这位太太的问题以及补充回答,在结构上照应并印证上文“从无知中我们可以得到有所发现的乐趣”的论述,同时引出下文对“人类感受过的最大欢乐 ”的论断,点明文章的主旨;在内容上,这位太太的“聪明”、善于从大自然中发现乐趣与多数人的无知、对大自然熟视无睹形成对比,两者互为补充,相 反相成。(6分)

14.【示例】(如回答其他,符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在知识面前,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能骄傲自满。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无尽;只有虚心好学,善于质疑,不停思考,不懈追求,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追求的乐趣。

2)在大自然面前,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大自然多姿多彩,奥秘无穷,魅力无限,只有怀有一颗好奇心,保持细致的观察力,善于提出问题,才能感受大自然的精彩,获得发现的乐趣。(8分)

 

17
 

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雪霁/侪辈   停泊/淡泊名利   热情讴歌/聚众斗殴

B.糯米/懦弱   躯壳/金蝉脱壳   举止轻佻/挑三拣四

C.馅饼/陷阱   起哄/一哄而散   针砭时弊/褒贬不一

D.炽热/咫尺   横祸/蛮横无理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8】收起 ︽

B

依次为:nuò,qiàotiāoA项,读音依次为:jì/cháibó,ōuC项,读音依次为:xiànhòngbiān/biǎnD项,读音依次为:chì/zhǐ,hèngzhà/chà。

 

【解析】

1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预案   坐镇   挖墙脚   蛛丝马迹   矫揉造作

B.联袂   辜负   喝倒彩   情随事迁   貌和神离

C.拇指   嘉宾   增值税   不落窠臼   一如既往

D.宣泄   飘零   座右铭   一诺千斤   察言观色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89】收起 ︽

C

A 作,B.和合,D.斤金。

 

【解析】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期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国家中,美、英、法的立场比较一致,而中、俄的立场往往不约而同。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与联盟,就能达到双赢。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

C.此白玉龙纹宝盒,是乾隆帝的宝爱之物。玉盒分四层,有大小十六个盒子,每两个盒子均能如俄罗斯方块般自由组合相套,扣合严密,间不容发。

D.专业批评家和网络文学作者很难进行有效沟通,批评家苦心孤诣,但网络作者认为这些高深理论不切实际,不为所动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套路。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90】收起 ︽

C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A.不约而同:没有 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只能作状语。此处应为“不谋而合”。B.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分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此处应为“一诺千金”。 D.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此处应为“苦口婆心”。

 

【解析】

20
 

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

分)

    ①近日,宣城市教体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市教育工作者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谢师宴”,不得接受学生和家长宴请,不得接受因为感恩名义或其它方式赠送的任何钱物。②该市教体局负责人介绍说,此举是为了纯洁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③为此,宣城市教育部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如果有教师被发现参与谢师宴,将严肃查处。④在此之前,铜陵市纪委也下发同样通知,要求教师签订承诺书,自觉抵制“谢师宴”……等宴请活动。⑤除此之外,铜陵市还要求有子女升学的党员干部,也给孩子不能举办类此宴会。

序号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91】收起 ︽

       

“因为感恩名义”改为“以感恩名义”

“将严肃处理”改为“将受到严肃处理”或:“有教师被发现参与谢师宴”改为“发现有教师参与谢师宴”

删除“升学宴”后面的省号

“也给孩子不能”改为“也不能给孩子”

 

21
 

轻歌剧以下材料,概括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以及三个亮点。(每条不超过12个字)

    517日至24日,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本届科技周突出民生科技,强调科技与科普的无缝对接,向公众展示国家最新科技成果,让百姓亲身感受科技惠民。

据介绍,本届科技活动周将搭建一座科普城堡,以农庄、居家、社区、健康、发明、创意、出行、实验室、航天、军事等十大科普故事为主线展示科技成果,让虚拟人物——“小科”带领公众畅游科普城。走进今年的科技周主场,人们会发现科技创新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主办方在遴选项目时着重强调了项目展示方式,通过让观众亲身体验和互动,激起观众的兴趣,从而让观众轻松、愉快地了解科技创新成果,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题:                                

亮点:①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92】收起 ︽

【示例】主题:关 注民生科技  展示最新成果(2 分)

亮点:①以故事呈现科技成果 ②凸显科技与生活的联系 ③注重观众的互动体验(3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芜湖铁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铁画①作品挺拔豪放、刚劲有力,古朴典雅、别具神韵,成为世界艺苑中的一枝奇葩,②具有工写结合、虚实相间、黑白相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③以中国传统的国画为基础,④吸收了金银首饰制作、剪纸、雕塑等艺术手法,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铁是黑色金属,质硬而又富于弹性,量重而又善于造型,因而芜湖铁画的价值并非是单个的实物形态,而是赋予铁画坚实而又有很强表现力精神价值,是反映出中华民族英勇刚强、坚韧不拔的独特的艺术气质。铁画以线勾出轮廓、质感和体积,造型要形神兼备,不仅仅拘泥于外貌的临摹,         

    1)材料中化线的句子顺序已经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填序号)

答: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泻出相应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甲:                                乙: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93】收起 ︽

1)③④②①(2分)

2)【示例】甲:铁画的艺术效果与铁的质地紧密相连(2分)

乙:还要上升到精神意境上的至高境界(2分)

23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有座位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94】收起 ︽

1)机会是找出来的;(2)简单的方法往往最管用;(3)成功并不像想象那么难。(60分)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