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第七中学2015届高三11月考语文试题

  • 浏览:641
  • 下载:0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广(mào)       (jìng)妆      (huàn)养     蟾(chán)宫折桂

    B.道(heng)      (guō)噪       (jī)身       胼手(dǐ)足

    C.泥(nào)       龋(qǔ)齿        (jí)秆       (hàng)瀣一气

D.(yīng)验      股肱(gōng)      (xù)勉       毋庸置(huì)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19】收起 ︽

A

B.胼手胝足zhī C.秸秆jiē D.应验yìng

2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B.小赵在这次技能大比武中荣获特等奖,确实值得表扬,但他旷工迟到、殴打同事等错误,绝不可一笔抹杀

C.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D.高中毕业以后,李小海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便整天不学无术,在社会上瞎混。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0】收起 ︽

A

A,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B,一笔抹杀:原指对所画的画不满意而把它废掉,后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使用对象错误。C,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D,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语法功能失当。

3
 

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王夫人便让尤氏、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

B.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C.邢岫烟的家境贫苦,全家曾租借庙里的房子,一住十年,后来投靠亲戚来到贾府。她的姑妈邢夫人不关痛痒地将她交给凤姐,凤姐冷眼旁观,发现她心性为人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觉得她是温厚可疼之人,又可怜她家贫命苦,反而比其他姐妹多疼她一些。

D.宝玉病后游园触景伤情,心生感慨之际忽见一股火光从山下那边冲出。藕官在园子里烧纸钱被人发现,宝玉为之遮掩。宝玉问藕官隐衷,藕官哭而未答。后来芳官告诉宝玉其中的隐秘之情,宝玉听了之后,因与自己的呆性相合,很能理解和同情。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1】收起 ︽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市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永柱认为,我市社区卫生人才奇缺,不少医护人员自身学历不高,专科生占相当大比例,本科生人数不多,待遇亟待提高,急需高素质人才。

B.昨日中午,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中,针对目前家用防盗锁市场中的种种潜在性危险和消费陷阱,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调查。

C.在各地积极性比较高的情况下,由省一级政府统一申报自由贸易区,既可以平衡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和各大城市之间的利益诉求,又可以遏止各地市各自为战的局面。

D.开通热线为市民投诉、举报食品、药品领域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渠道,是我市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模式,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有力举措。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2】收起 ︽

D

A.偷换主语。B.缺主语,去掉“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中”的“中”。C.搭配不当,“遏止”和“局面”不搭配。可改为“遏止各地市各自为战的行为”或“改变各地市各自为战的局面”。

5
 

阅读下文,回答5—7题。

专利抑制创新?

按照传统观点,知识产权的数量体现一个经济体的创新程度。专利带来创新的原理就是:拥有这些权利后,发明者会获得更多的激励,从而进行新的发明。问题是,这一论断并没有绝对的证据,而这种体系反而可能抑制创新。

产权实质上是一种法规,它是法律概念,用来保护法律承认的特定人群或实体。专利持有人有权起诉任何使用其专利但不支付知识产权费用的人,并且可以阻止山寨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理论上讲,它本应使人的创新想法免受他人盗窃。但事实却相反,现今的情况是,总体来说,公司申请的大部分专利都是通过设立单独的部门、雇佣特定的人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而获得的。这些人可以将早已发明出来的东西申请为专利,因为专利局缺乏专业技术和人力来评估收到的所有专利申请书。

事实上,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活动,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具有先行优势的,因为要尽可能快地占领市场。而拥有众多专利的大公司,可通过威胁、起诉参与市场竞争的小企业和创新者,来确保自己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所以尽管小企业主和创新者们在市场上有合法产品,也可能遭遇破产的结局。因为他们缺乏资金支付律师费,以抵抗势在必得的大企业数量巨大的法律资源。

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的一位朋友给我展示了一份该公司申请和收到的专利清单。他说,被授予的这些专利是基于已经在电信业使用两年多的旧技术。任何精明的人都不会想在专利撰写部门工作,因为所有真正和令人兴奋的创新,发生在实验室内和技术应用的实地区域。此外,读《改变世界的一千零一项发明》这本书,你会发现,现代世界里最具影响的发明,大部分都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书中列出的大部分发明都只是渐进性的创新,并不具有颠覆性。这一现象与美国律师人数的稳步上升、游说团体的增加以及政府决策通过的条例数量的增加相吻合。这些条例及专利阻止了市场竞争,因为遵从这些法规条例的成本太高了。企业家和创新者通常都想法颇多,他们有雄心壮志,精力十足,但却缺乏资金去雇佣律师,以帮助他们越过所有管理规章上的障碍,并在法庭上保护他们。

中国的专利泛滥,因为中国人申请的大多数专利并不是真正的创新。美国人也同样如此。帮助撰写专利和在法庭上辩论的美国律师,在评估新技术上也并不比专利局的人强多少,因为律师并不是进行实际研究的技术人员。因此,律师并不知某些东西是否真正有效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创新来自激烈的竞争和敏锐的洞察力,当能负担得起高昂管理成本和专利诉讼费的人变少时,应用到社会的创新也就少了。环顾四周,你会发现生活中大多数有用之物都是旧有的技术。不管是4000年前发明的椅子,还是较为现代的设备如电力。你可能认为脸谱网(facebook)或谷歌是伟大的创新,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宣传推广做得好——脸谱网出现之前也存在过社交媒体,在谷歌成为主导者之前也有过许多搜索引擎。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有删减)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专利抑制创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由于技术和人力原因,专利局审批的专利并不能真正反映技术的创新性。

B.专利制度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使得创新者缺乏推广专利占领市场的能力。

C.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能发生在实验室内和技术应用的实地区域。

D.法规条例的繁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者的专利申请之路。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尽可能快地占领市场,新技术往往不及申请专利,就投入应用。

B.中国的专利泛滥,导致山寨产品层出不穷,这不利于新技术的产生。

C.律师虽不一定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知识产权。

D.一个经济体的创新程度与其获得专利的数量并不一定构成正比关系。

7.专利有可能抑制创新,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使之更好地保护发明者的权益,激励他们创造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提几点建议。(5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3】收起 ︽

5.C(C项原文强调的是专利申请过程的滞后性,并不是专利抑制创新的原因。)

6.B(B项“中国的专利数量泛滥”与“山寨产品层出不穷”不构成因果关系。)

7.①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步伐,或成立懂专业技术的专利评估机构,通过专业鉴别,使真正具有创新的发明获得专利。

②加强立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③改革专利申请程序,给每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发明者提供机会。

④给小企业和创新者以法律援助和支持。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6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人主爱士,士则勇战,徒令驱策,士则怯北。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勇怯之由,乃由人主爱士也。此兵之精者。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

【注释】

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             旋:立即

B.遂大晋                         克:打败

C.人主其胡可以无行德爱人乎       务:务必

D.吾君骡                         期:谋求

9.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现人君“行德爱人”的一组是(   )

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于是遍饮之而去

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

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

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在困窘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怜悯处在困窘中的人,而这样的君主既能拥有显赫的名声,也会得到士人的拥护。

B.秦穆公的马被山间的樵夫猎取,樵夫们煮食马肉,秦穆公怕他们只吃马肉不喝酒会伤害身体,于是赐酒给他们之后再离开。

C.赵简子为了救广门的阳城胥渠,杀了心爱的白骡,把白骡肝给他治病,后来赵简子攻打狄族时,广门的官吏率先登上城楼,斩获披甲者的首级。

D.文章认为人民的勇敢不是恒常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战争获胜,往往缘于敌人的勇猛激发了士兵的斗志和勇敢;战争失败,则缘于士兵本身的怯弱。

11.文言文翻译断句(10分)

(1)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4分)

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3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观 天 下 书 未 遍 不 得 妄 下 雌 黄 或 彼 以 为 非 此 以 为 是 或 本 同 末 异 或 两 文 皆 欠 不 可 偏 信 一 隅 也。

(《颜氏家训·勉学篇》)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4】收起 ︽

8.C 务:施行

9.B  ③是说野人④是董安于说的话⑥是人君不爱人的后果

10.D(修改后的。错在对方敌人的勇猛激发了士兵的斗志和勇敢)

11.(1)①人穿衣服,是因为寒冷;人吃东西,是因为饥饿。(衣 寒 活用作动词2分,以 因为1分  句意1分)

②是我在敌阵中生还,还是敌人在我的手中生还,怎么能不明察?(状语后置1分 察1分 可解为重视或看清楚 句意1分)

(2)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译文:如果没有读遍天下的典籍,就不可以妄下雌黄修改校订。有的那个本子以为错,这个本子认为对;有的观点大同小异,有的两个本子的文字都有欠缺,所以不能偏听偏信,倒向一个方面。

【参考译文】

人穿衣服,是因为寒冷;人吃东西,是因为饥饿。饥寒交迫是人的大难。把人从这种困境中救出,是道义。人在穷困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可怜在穷困中的人,一定为穷困的人感到悲哀。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该君主的名号就会显赫,就会得到士兵的拥护。过去,秦穆公坐的马车坏了,右边的马失控奔走而被山间的樵夫猎取。秦穆公亲自去求取失去的马,看见樵夫们刚刚在岐山的北边煮食马肉。秦穆公叹气说:"吃骏马的肉但不立刻饮酒,我怕马肉会有伤你们的身体!"于是赐酒给他们全体再离开。过了一年,韩原大战。晋国的人已经包围了秦穆公的马车,晋国的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左边的马,晋惠公的车夫路石奋力把竹器投向秦穆公的盔甲,击中了六片甲叶。在岐山北边受赏吃马肉的樵夫有三百多人,他们出尽全身之力在车下为秦穆公努力战斗,于是不久大败晋国,反而捉获晋惠公回来。这就是《诗经》里说"去做君子的国君就要推行德政,让他们对你报德;给下人当国君就要宽以待人,让他们为你尽力"。君主怎么能不施行仁爱德政?推行德政,关爱人民,那么人们就亲近他们的上司,人们亲近他们的上司就都乐于为他们的上司牺牲。

赵简子有两匹白色的骡马,十分喜爱它们。居住在广门的小吏阳城胥渠在晚上上门拜访说:"主公,你的臣子胥渠患了病,医生教我说:‘得到白骡的肝的话,病就可以抑制;否则就会死去。’"门官进去通报。董安于在旁边伺候,恼怒地说:"嘿!胥渠是希望谋到我主公的骡子,请让我杀掉他。"赵简子说:"杀人来使畜牲存活,不是不人道吗?杀畜牲来救活人,不也是一种仁义的举动吗?"于是召来大厨杀掉白骡,挖取肝脏拿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打狄族。广门的官吏,左队有七百人,右队有七百人,都率先登上城楼砍获披甲者的首级。作为君主怎可以不爱惜士兵呢?凡是敌人的来犯,是要谋取利益。如今来犯只有送死,那么就应走为上策。敌人都以走为上策,就不用刀剑相见。所以敌人在我的手上得以生还,那么我就得死在敌人手中;敌人能够死在我的手上,那我就可以在敌人的手中生还。因此,是我在敌阵中生还,还是敌人在我的手中生还,怎么能不明察?

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士气饱满就充实,充实就会勇敢,士气丧失就空虚,空虚就会怯弱。怯弱与勇敢、空虚与充实,它们产生的缘由十分微妙,不可不知晓。人主爱惜人民,人民就会勇敢的奋力作战,人主只是像驱赶牛羊一样驱策人民,人民就会怯弱而临阵逃跑。打仗获胜的,是凭恃自已的勇气而战,打仗败逃的,是心怀胆怯而战。怯弱与勇敢的缘由,正在于人主是否爱惜百姓,这就是用兵的精妙之处。生死存亡就由是否知道这个道理决定了。

7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7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一在词中有何作用?(3分)

(2)怎样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4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5】收起 ︽

(1)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的凄清幽冷的氛围;(1分)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惆怅失落、惜别忧伤的心情。(2分)

(2)诗人认为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是漂泊他乡的“行人”,自己也不例外。(1分)以此宽慰即将离别的友人;(1分)暗含应当随遇而安、乐观面对之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2分)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                      ?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3)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八首》)

(4)既自以心为行役,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背绳墨以追曲兮,                    。               (屈原《离骚》)

(6)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6】收起 ︽

(1)重湖叠巘清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塞上风云接地阴

(4)奚惆怅而独悲   (5)竞周容以为度                 (6)钟鸣鼎食之家

9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手谈

刘军

日本人复城屯兵后,梁先生便不教书。

久后的一日,梁文启带着个日本人登门。梁文启是宪补,进出日军宪兵队司令部如履平川,与胞兄梁先生却形同路人。

梁先生既不起身迎客,也没有拒客之意。他冲来人点点头,端坐那里,认真地把棋子摆得刷拉拉脆响。

日本人自选座位坐下,似自语般咕噜了几句。梁文启便说,大哥,对你的不合作,川琦太君大大地不满意。其实,梁文启心知不必翻译,胞兄的日语底子并不比他差,翻译出来是表示强调。梁先生淡淡扫了一眼梁文启,仍用心摆弄棋子,说,你转告太君,我难以胜任,何况身体欠佳。

梁文启大为不悦,正要如实回禀,却见日本人身体前倾,双目发直,惊异无比地瞪着梁先生手中的棋子,连称“腰西”后,问,你的,我的,手谈的干活?

梁先生不料对方竟有些汉语根底,又对下围棋产生兴趣,便说,手谈? 可以。这我倒可以奉陪。拿出棋盘,将盛着黑棋子的方盒推到对方面前。你先手吧。日本人口称你的先你的先,却唇浮笑意将一枚黑棋子啪地点在左下方星小目上。梁先生也在另一星小目上应了一手,俩人你一手我一手落子如飞。

下到一百三十几手,当梁先生犹豫片刻将一枚白棋子点在棋盘外自己一侧时,一直神情紧张的日本人变得异常轻松起来,面呈笑意看着梁先生。梁先生面色无改,说,这棋你赢了。

日本人很高兴,站起,将几枚棋子捏在手里翻来覆去抚摩了好一会儿,说,明天,手谈的干活?

梁先生说,好,手谈的干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转天,日本人只身如约而至。手谈三盘,梁先生二胜一负,正好找回昨天那盘。日本人神情板滞。临走,说,明天。梁先生应,明天。行前,日本人又爱不释手地把玩了一会儿棋子。

由此,一连五天,连弈十二盘,胜负平分。

最后一次,是个阴雨天。日本人严肃得判若两人,落座后,打着手势说,你的,我的,最后的手谈。

尚未落子,日本人又指点着手中的棋子说,我的赢你,棋子归我。语气是肯定式,而眼神却是询问式。

梁先生有种受了侮辱的感觉。这棋是祖上留下的爱物,到他这儿已传了三代。这不啻是梁家的传家之宝。看上眼的便要据为己有,这与强盗何异?转念一想,邻国的土地都可强取,区区棋子又算得了什么?他毕竟没有明夺,也算颇有涵养了吧?梁先生扫了一眼仍在固执地等待回答的眼神,想了想,说,可以。不过我赢了你,什么归我呢?

大约这是不在日本人大脑储存仓库之内的问题,日本人略一怔,僵住了。梁先生打量了一番对方,眉头紧蹙片刻,以平静的口吻压抑着狂跳的心脏,说了一个令双方都胆寒不已的词儿:军刀!

梁先生清楚地看出,日本人身姿挺直,两眼大瞪,伸手握住刀把刷地抽出刀来。一瞬间,梁先生有点后悔。这何必呢?就算赢了他棋还指望赢他军刀?但很快平静如常。梁先生自知羸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但绝不缺钙质。以传家之宝抵日本武士之魂,也算基本持平。日本人倘耍野蛮,他将以手迎刃。

日本人在细细验过军刀之后,重又把刀插进刀鞘,回了句令梁先生在三分钟之内无论如何反应不及的短话:好的。

仍由日本人先手。

接下来是场杀得昏天黑地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的恶战。

梁先生早已腹中空空,屡屡觉颅重似锤,魂已飞逝,只躯壳在苦苦支撑。几着不慎,累及全局,优势在对方这是显而易见的。

梁先生狠掐大腿。不及终盘,何以言输?也许围棋的奥妙就在于此。

梁先生重整旗鼓,细细察看盘面错综复杂的局势。弈至一百五十四手,当梁先生将一枚洁净如玉的白棋子轻轻摁下时,日本人中盘一条大龙顿成僵虫。

梁先生始觉魂兮归来,呼口长气,体虚力乏地斜倚在靠背上。

日本人两眼标本似的一动不动,保持前倾的固定姿势良久良久。

两人都不出声。

梁先生屏住呼吸,竟听不见对方的喘息声。

屋子暗了。人笼在黑暗里,没一丝活气。

梁先生轻手蹑脚点上油灯。忽闪忽闪的灯光将日本人摇活。

日本人飘飘忽忽站起,没打招呼,鬼魂般荡至屋外。落着小雨的黑夜把他瘦长的身影愈罩愈小,直至完全淹没。

梁先生把门关好,细心收拾好棋子,藏于墙洞。

总算不辱祖先。于沉重中,梁先生觉出些许慰藉。

三天后,一件奇事闹得满城风雨。不少人为此受到牵连。

一名叫川琦的日本军官不知缘何死于寓所。

夜深,梁先生取出棋子,一枚枚细细观看,觉得里面似有许多奥秘难以一喻。他神色黯然地独坐了好久好久。

14.怎样理解文中“他冲来人点点头,端坐那里,认真地把棋子摆得刷拉拉脆响”这句话的含意?(2分)

15.请梳理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4分)

16.“日本人在细细验过军刀之后,重又把刀插进刀鞘,回了句令梁先生在三分钟之内无论如何反应不及的短话:好的。”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17.文章最后写日本军官“不知缘何死于寓所”,你认为这样的结局合理吗?为什么?(5分)

18.文章最后写到:“梁先生取出棋子,一枚枚细细观看,觉得里面似有许多奥秘难以一喻。”请结合全文探究围棋里面的奥秘到底是什么。(6分)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7】收起 ︽

14.①梁先生既对日本人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又表现出冷淡与抗拒;

②体现了梁先生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民族气节。(每点1分。)

15.①起因:日本人上门逼梁先生合作;

②发展:日本人想得到梁先生的棋子与梁先生连续手谈;

③高潮:在军刀与棋子的决战中,日本人落败;

④结局:日本军官死亡。(每点1分。)

16.①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不舍军刀的心理;

②为了得到围棋,连武士之魂——军刀也愿舍弃,暗示了日本人的强盗本色。

③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激烈的决战和自杀作铺垫。(每点2分。)

17.合理。①从上文的情节看,日本人为得到棋子赌上了武士之魂,棋输了,等于已失掉了灵魂,比如“人笼在黑暗里,没一丝活气。”“鬼魂般荡至屋外”等描写,都暗示了这一结局。

②这样的结局更能突出在强大的民族精神前侵者必将灭亡的主题。

不合理。①从上文的情节看,日本人输棋后并未交出军刀,说明他并未打算真心履行赌约,因此,赌棋失败后,虽深受打击但并不至于死亡。

②从主题上看,日本人输棋后精神已经崩溃,这足以反映主题,结尾写他身体死亡画蛇添足。

(有观点得1分,结合小说具体情节展开合理分析,得2分,结合主旨分析,得2分。)

18.①围棋能测出人的气度。梁先生输棋面色无改,日本人输棋神情板滞,最后还丢了性命。

②围棋能测出人心的贪婪。日本人看上眼的便要据为己有,正如他们侵犯邻国土地。

③围棋能显示人的坚韧,显示民族精神。梁先生的苦苦支撑,不及终盘,绝不言输,重整旗鼓,正如当时的中华民族。

④可以看出日本人的虚弱。他们输不起。(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顺序是(           )(4分)

早期的“寻根文学”作家,当然包括韩少功,他们走向“民间”,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种精英知识分子的象征姿态,                                         

                                          ,这也说明韩少功对民间建立起一个开放的视野,由尖锐的批判、冷峻的 “丑化”走向了宽容、亲切、温和的与民间的平等对话。

①民间被他们“丑化”为纯粹的藏污纳垢之地,他们认为这才是民间的真精神与真品格

②韩少功早期作为寻根文学的主要健将,其作品中的民间世界也难逃寻根作家的这些通病

③但从《马桥词典》中可以看到十年后韩少功观念上和创作上的明显变化

④全书洋溢着一种宽容和理解,一种明智的乐观,甚至是一种对民间的讴歌

⑤这实际上是一种“伪民间写作”,是对民间的误读和歪曲

⑥他们的“民间”更多地带有寓言性和虚拟性,其实是一场精神幻想和浪漫的构拟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8】收起 ︽

答案:⑥①⑤②③④

11
 

根据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契诃夫抒情心理小说的基本特点不超过40个字)(4分)

形成于《苦恼》《万卡》等早期作品中的抒情心理短篇小说是契诃夫独创的一种文学体裁。他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抒情心理短篇小说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29】收起 ︽

示例:抒情心理短篇小说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精选细节,客观简练地将浓郁情感平淡地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桌四足不齐,忐忑左右,鼎见而笑之曰:“以我阔颈丰腰之躯,尚三足足矣,且不论崎岖,立地即稳。君足所撑持仅一板耳。拟可深思!”桌自惭形秽,锯减一足,仆地不起。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试题ID=1405730】收起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证07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