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何所指,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可知“和”是指多样性,“同”是指单一性。“和而不同”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也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是中国古人在反思宇宙、社会、人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这种智慧,其哲学的基础乃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

    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至迟在《周易》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如《周易》一书首乾次坤,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后面六十二卦则阴阳杂陈。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即乾坤二卦之“和”产生了后面的六十二卦。春秋时期比较盛行的天地生物的思想可能即源于此,后来的《易传》则正是沿着这个思路阐发《周易》的。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里的天地指乾坤,也即阴阳。这是把宇宙的本源归结为阴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其生成都有赖于阴阳这个基础。又如《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是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阳与阴,二者结合形成万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这种生成论的核心理念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而此种本源意义上的多元性,正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也恰是“和而不同”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哲学家试图在阴阳之上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如道、太极等。但这个究极的本源基本上都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即自然性和内在多元性。最著名的如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人们往往等同于“道”,考虑到老子视“道”为“先天地生”,则这个“一”乃是要强调在天地之先还有一个内含天地(阴阳)的混沌的“一”。这个混沌的“一”又生出“二”,即阴阳,阴阳结合形成新的有别于混沌之“一”的新“一”即“三”,并由此生出万物,所以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冲气”就是阴阳中和之气。可见,在老子这里,虽然逻辑上追求一个更根本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具有内在的多元性,我们可以谓之“一本多元”。虽然“一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多元”。

    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而不同”的“和”指的就是这种多元性。以此类推宇宙存在,则举凡自然、社会、人生,乃至于人类文明存在的多元格局,都将因为它的形式的多样性而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或者也可以说,多样性恰恰是宇宙存在合理性的根据,宇宙的发展正是仰赖于多样性的和谐共存;宇宙要发展,也必须以多样性的和谐共存为基础。

(节选自杨庆中《“和而不同”如何可能?》,《光明日报 》)

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而不同”的“和”指多个相异者会聚而得其均衡,即多样性;“同”指相等或毫无区别,即单一性。这是张岱年的看法。

B.“和而不同”是一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它指的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换句话说,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C.“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并且这种宇宙生成论在《周易》成书的时代甚至之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了。

D.“和而不同”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性,且这种多元性也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先分别阐释“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和而不同”的内涵,进而点明这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的哲学基础。

B.②段紧承①段,先揭示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的成熟年代,再以《周易》、《易传》为例说明这种宇宙生成论的发展、理念及其与“和而不同”大关系。

C.③段先指出中国古代有哲学家试图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进而指出这些本源的共同特点,再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这个究极的本源于阴阳完全一致。

D.④段先总说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也即“和而不同”的“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站在宇宙存在和发展的高度具体揭示其重要意义,自然收束全书。

3.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周易》一书通过卦象的排列方式表达出一个鲜明的观点:阴阳杂陈的六十二卦由乾、坤二卦之“和”产生的。

B.《彖传》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相结合形成万物,属于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

C.老子所说的“二”即阴阳,两者结合形成新“一”即“三”,并由“三”生出万物,因而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

D.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意义非凡,它的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宇宙存在的多元格局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

 

答案及解析:查看︾

我要纠错

 试题编号:No.1405783  
 
错误类型:
(*)
   
错误描述:
   
验证码
(*)
   
 
说明:网页中不支持直接黏贴公式及图片。
在对理科试题进行报错时,如果内容中存在公式图片等内容。请先将公式进行截图成图片。 然后点击编辑器中的图片上传按钮。上传刚完成的截图。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备1200430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