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切磋,所谓交相问难,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学无以疑      致:招引、求得      B.有道而正也      就:接近、靠近

C.问焉以切磋      资:凭借、借助      D.问而明辨之      审:明白、知道

7.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的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多问于寡也     农人告余以春及     B.事之至难解者         而莫之夭阏者

C.不能问宜也       今臣亡国贱俘       D.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而刘夙婴疾病

8.下列各句都能体现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3分)

①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②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③《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④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⑤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      ⑥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⑦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⑧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①②③⑧      B.①③⑦⑧      C.②④⑤⑥      D.②③⑦⑧

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3分)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分)

答案及解析:查看︾

我要纠错

 试题编号:No.1405710  
 
错误类型:
(*)
   
错误描述:
   
验证码
(*)
   
 
说明:网页中不支持直接黏贴公式及图片。
在对理科试题进行报错时,如果内容中存在公式图片等内容。请先将公式进行截图成图片。 然后点击编辑器中的图片上传按钮。上传刚完成的截图。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8  京ICP备12004309号-26